因高热急诊入院,体温39.9℃。因脑出血入院治疗,现意识模糊,左侧肢体瘫痪。医嘱给予冰袋物理降温。灌肠液的温度是(29℃)79、患儿,男,4岁。体温39.6℃,医嘱为该患儿灌肠降温。灌肠时应为患儿安置的体位为80、患儿,男,4岁。
不需使用保护具的患者是
【答案】:B意识不清、高热躁动及谵妄者因其意识不清,为防止患者坠床、撞伤等意外发生应使用保护具;婴儿进行输液时使用保护具是为防止患儿自行拔除输液针头,保证输液的正常进行;视力障碍患者意识清楚,无需使用保护具。
护考常考240个知识点
1、属于客观资料的是(体温39.1℃)
2、患者资料最主要的来源是(患者本人)
3、患者的心理社会状况评估内容不包括(治疗方案)
4、护士观察患者病情的最佳方法是(经常与患者交谈,增加日常接触)
5、患者对护士说:“我见不到孩子、老伴,心里不舒服”。表明该患者存在(爱与归属的需要)
6、患者在门诊候诊时出现剧烈腹痛,四肢冰凉,呼吸急促。门诊护士应(安排提前就诊)
7、手术室的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2℃~24℃)
8、病室通风的目的,不恰当的是(抑制细菌生长)
9、为达到置换病室内空气的目的,每次通风的时间一般为(30分钟)
10、脑外伤患者术后的床单位应是(麻醉床,床中部和床上部各铺一橡胶单、中单)
11、护士为右下肢开放性骨折准备麻醉床,应是(床头和床中部各铺中单及橡胶单)
12、住院处办理入院手续的根据是(住院证)
13、病人住院期间,病案中排列在最前面的是(体温单)
14、“脾破裂”患者需入院手术治疗,住院处护士首先应(急速给予住院处置)
15、“脾破裂”患者需入院手术治疗,病房护士首先应(铺麻醉床)
16、不符合特级护理的要求的是(每2小时监测生命体征1次)
17、处理出院病人医疗护理文件的方法,错误的是(诊断卡、治疗卡夹入病历内)
18、运送腰椎骨折患者时最佳的方式是(平车四人搬运法)
19、护士护送车祸昏迷患者急行X线检查时,不妥的做法是(运送期间暂时停止输液)
20、护士应协助支气管哮喘发作患者采取的体位是(端坐位)
21—40个知识点
21、失血性休克患者最适宜的体位是(中凹卧位)
22、车祸导致面部开放性伤口,经清创缝合后入院观察应采取的体位是(半坐卧位)
23、护士协助胎膜早破患者采用的卧位应为(头低足高位)
24、为保护因下肢瘫痪需长期卧床患者双足功能,可选的保护具是(支被架)
25、破伤风患者换下的敷料应(集中焚烧)
26、高压蒸气灭菌锅进行灭菌时,锅内压力达到所需数值后,应维持(30分钟)
27、烧伤病室进行空气消毒的最佳方法是(过滤除菌)
28、用纯乳酸对换药室进行空气消毒,换药室长、宽、高分别为4米、5米、3米,需要乳酸的量为(7.2ml)
29、在行纤维胃镜消毒时,宜选择的化学消毒方法是(2%的戊二醛浸泡)
30、护士应对被患者血液污染的床头柜进行(消毒液擦拭)
31、长度为16cm的无菌镊子,存放于其浸泡容器中时,适宜的消毒液深度为(8cm)
32、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发现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手套)
33、无菌包打开后,未用完的无菌用品,按原折痕包扎好,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其有效期为(24h)
34、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不得超过(4h)
35、戴无菌手套时,错误的是(戴上手套的手持手套的内面取出手套)
36、在传染病区中属于污染区的是(病室)
37、传染病区护士中班结束后,脱下的隔离衣悬挂正确的是(挂在走廊,清洁面朝外)
38、为昏迷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不需准备的用物是(吸水管)
39、给昏迷患者口腔护理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擦洗毕,协助患者漱口)
40、口腔护理时,开口器的应(臼齿处放入)
41—60个知识点
41、患者的活动义齿的处理方法是先清洗后(放入冷水中)
42、女性患者卧床多日造成长发打结且粘结成团,护士欲其湿润疏通头发宜选用(30%乙醇)
43、护士给给左下肢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擦浴,脱衣时应(先健侧再患侧)
44、长期卧床患者应着重预防压疮发生的部位是(腰骶部)
45、压疮淤血红润期的主要特点是(局部皮肤红、肿、热、痛)
46、护士对病人进行按摩时使用了50%的乙醇,其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
47、护士为一级护理患者行晨、晚间护理的适宜时间分别是(诊疗开始前,晚饭后)
48、成人腋温的正常范围为(36.0℃~37.0℃)
49、男性患者,36岁,因肺炎收入院,持续发热2日,每日口腔温度搏动范围在39.3~40.0℃,并伴有脉搏、呼吸明显增快,该患者的热型属于(稽留热)
50、稽留热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
51、对高热患者进行体温观察,正确的是(每隔4h测温1次)
52、患者,男性,50岁。因高热急诊入院,体温39.9℃。正确的物理降温措施是(前额,头顶部置冰袋)
53、患者自测体温时,先把体温计甩到(35℃以下)。
54、心律极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心率102次/分,脉率78次/分。此脉搏属于(短绌脉)
55、测量脉搏首选动脉是(桡动脉)
56、护士测量房颤患者脉搏与心率的方法是(两人分别测脉率和心率,同时起止,测1分钟)
57、脑膜炎患者呼吸呈周期性,由浅慢变为深快,再由深快变为浅慢,经过一段呼吸暂停后,重复上述过程。该患者的呼吸属于(潮式呼吸)
58、患者,男性,68岁。因脑出血入院治疗,现意识模糊,左侧肢体瘫痪。护士为其测量体温、血压的正确方法是(测量腋下温度,右上肢血压)
59、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最底层,即居民膳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五谷类)
60、不属于医院基本饮食的是(治疗饮食)
61—80个知识点
61、禁止食用肉类、肝类、含铁丰富的药物、绿色蔬菜的试验饮食为(隐血试验饮食)
62、护士指导大便隐血试验患者在标本采集的前三天内,可食用的食物为(豆制品)
63、患者,女性,32岁。医嘱行131I甲状腺功能测定,护士指导该患者在试验期间应忌食的食物有(紫菜)
64、正确测量胃管插入长度的方法是(从前发际到剑突)
65、在为患者行鼻饲插管时,为提高插管成功率,应重点采取的措施是(插入15cm时,托起患者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
66、每次为患者注入鼻饲液的量和间隔时间要求分别是(≤200ml;≥2h)
67、通过鼻饲注入流质饮食后,再注少量温开水的目的是(冲净胃管,避免鼻饲液积存)
68、在插胃管过程中,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护士首先应(暂停插管并嘱患者深呼吸)
69、患者,女性,30岁。高热39℃。医嘱给予冰袋物理降温。冰袋正确的放置位置是(前额)
70、热疗可以(促进)炎症扩散或(局限)
71、护士用热水袋为昏迷患者进行保暖,正确的方法是(热水袋外裹毛巾)
72、在红外线照射过程观察皮肤颜色为紫红色,此时护士应(立即停止照射,改用凡士林保护皮肤)
73、肛瘘手术后患者行热水坐浴,应控制使用时间为(15~20分钟)
74、24小时尿量为360ml,患者的排尿状况属于(少尿)
75、护士应为女性留置导尿管患者安置的体位是(屈膝仰卧位)
76、护士在观察留置导尿术患者尿液情况时,发现尿液混浊、沉淀,应(给予膀胱冲洗)
77、便秘患者行大量不保留灌肠,护士选用的灌肠液的温度应为(39~41℃)
78、患儿,男,4岁。因肺炎入院。体温39.6℃,医嘱为该患儿灌肠降温。灌肠液的温度是(29℃)
79、患儿,男,4岁。因肺炎入院。体温39.6℃,医嘱为该患儿灌肠降温。灌肠时应为患儿安置的体位为(左侧卧位)
80、患儿,男,4岁。因肺炎入院。体温39.6℃,医嘱为该患儿灌肠降温。灌肠时插入肛管的深度是(4~7cm)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20个知识点
1、二尖瓣的解剖位置是(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
2、心包腔内液体的生理作用是(润滑作用)
3、心脏自身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于(冠状动脉)
4、具有自律性的心肌细胞为(窦房结)
5、心脏正常窦性心律的起搏点是(窦房结)
6、正常情况下心室的除极方向是(由心内膜到心外膜)
7、慢性心功能不全Ⅱ级患者应表现为(日常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缓解)
8、导致左心室压力负荷过重的病因是(高血压和主动脉瓣狭窄)
9、慢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
10、右心功能不全主要临床症状出现的病理生理基础是(体循环淤血)
11、右心衰竭患者的特征性体征是(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
12、长期服用利尿剂(呋塞米)的心衰患者,护士应当最关注的不良反应是(低血钾)
13、临床治疗心力衰竭时,应用洋地黄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心肌收缩力)
14、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洋地黄进行治疗期间,护士应对医嘱提出质疑和核对的是(葡萄糖酸钙溶液静滴)
15、因心力衰竭采用地高辛治疗患者,主诉食欲明显减退,视力模糊,护士测心率50次/分,心律不齐,最可能的原因是(洋地黄中毒)
16、在静脉补钾时,200ml生理盐水中最多可加入10%氯化钾的量是(6 ml)
17、服用前需常规测量脉搏或心率的药物是(洋地黄)
18、需避光使用的药物是(硝普钠)
19、心电图检查时单极胸导联V1电极应放在(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20、心动过缓是指安静状态下成人脉率每分钟少于(60次)
21—39个知识点
21.口服降压药治疗的患者,为评估降压效果,患者自行测量、记录血压。测量血压的最佳时段是(服药降压药2小时后)
22、通过解除紧张情绪能缓解的心律失常是(房性期前收缩)
23、最危急的心律失常类型(心室颤动)
24、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0天后正确的出院指导是(学会每天自测脉搏)
25、属于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是(法洛四联症)
26、法洛四联症患儿缺氧发作时宜采取的体位是(膝胸卧位)
27、法洛四联症患儿缺氧发作时,使用普蔡洛尔进行治疗的目的是(减慢心率)
28、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院时对家长的健康宣教,错误的是(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
29、护理法洛四联症患儿时,给予充足水分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形成脑血栓)
30、根据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血压130/88mmHg属于(正常高值)
31、3级高血压是指血压的范围为(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32、患者,男性,55岁。最近血压波动在(160~170)/(90~95)mmHg,诊断为高血压,属于(2级高血压)
33、老年高血压患者,为减轻患者体重,适宜的运动是(散步)
34、通过利尿作用达到降压效果的药物是(氢氯噻嗪)
35、利尿剂降低血压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减少血容量)
36、使用速尿(呋塞米)进行利尿后,患者出现乏力、腹胀、肠鸣音减弱的症状。该患者可能发生了(低钾血症)
37、高血压病的治疗药物卡托普利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刺激性干咳)
38、在降压药用药护理中指导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其目的为(避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39、喜食咸菜等腌制食品的高血压患者,最主要的饮食护理指导是(低钠饮食)
如何测量绝缘材料的表面电场?
在安全测试中,最重要的项目就是绝缘电阻和电气强度,绝缘电阻是指用绝缘材料(如电线皮)隔开的两个导体之间在规定的条件下的电阻。电气强度是指材料能承受而不致遭到破坏的最高电场强度。那怎么测试绝缘电阻和电气强度呢?测试部件就是带电部件与壳体之间以及可触及金属部件与绝缘衬垫和绝缘层内的金属箔之间的绝缘(包括可触及金属部件,可触及固定螺钉和与可触及绝缘部件接触的金属箔绝缘电阻和电气强度试验是根据灯具防触电保护型式的分类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
一、0类灯具:只是依靠基本绝缘作为触电保护的灯具(只有一层电线皮的电源线)灯具的易触及面及导体部件没有连接到保护导体上,万一绝缘失效,就只好依靠环境了。
二、I类灯具:防触电保护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还包括附加的安全措施,即把易于触及的导电部件连接到固定线路中的保护导体上,使易于触及的导体在万一基本绝缘失效时不致于带电。
三、II类灯具:防触电保护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有附加的安全措施,例如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可见灯体贴有一个回字符号),但没有保护接地的措施或依赖安装条件。
四、III类灯具:防触电保护依靠电源电压为安全特低电压,并且不会产生高于安全特性低电压的电压
灯具绝缘电阻的测试方法是:
一是绝缘电阻应在施加约500伏直流电压一分钟后测定
二是对于安全特低电压的灯具的绝缘,用于测量的直流电压为100伏(100V)
绝缘电阻的具体要求是:0类、I类灯具不同极性带电部件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兆欧,
II类灯具的附加绝缘不小于2兆欧
加强绝缘不小于4兆欧
基本绝缘不小于2兆欧
灯具的电气强度的测试
打高压测试:
0类、I类、II类灯具:极间2U+1000V(伏)
II类:基本绝缘:2U+1000V
附加绝缘:2U+1750V
加强绝缘:4U+2750V
测试过程中注意事项:高压机--开始施加的电压不应超过规定值的一半,然后逐步增至规定值
当输出电流小于100mA(毫安)时,过电流继电器不应该断开,正式测量前要检查。
灯具的泄漏电流的测试
泄漏电流是从带电部件(通过绝缘)流到导电部件的电流(包括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
泄漏电流的测定数值的具体要求:灯具正常工作时,在电源各极与其壳体之间可能产生的泄漏电流
不应超过以下数值:0类灯具是小于 0.5mA(毫安),1类灯具是小于1mA,2类灯具是小于0.5mA,
灯具强度的例行检验:在生产企业的生产线的例行检验中,通常不采用标准规定的型式试验方法可以采用等效的方法进行。
具体的检验方法:1、在高压测试仪中的过电流继电器设定由型式试验的最少100毫安mA,加严到例行试验最大5mA动作电流来断开。2、试验时间由型式试验的1min( 分钟),放宽到例行试验的1S(秒钟)
3、试验时间:0类、I类,金属外壳的II类灯具测量时施加最小电压1.5KV(千伏)交流或直流,
电源25伏以上的金属外壳的III类灯具测量时施加最小电压400伏交流或直流
4、对于绝缘外壳的II类和III类灯具不适用
灯具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灯具中的带电部件与邻近的金属件之间应有足够的空隙,我们通过测量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来确定其合格性爬电距离是指两个导体的导电部件之间沿着绝缘材料表面的最少距离。电气间隙是指导电部件之间空气中的最大距离。爬电距离应大于等于电气间隙为什么要测量呢?因为微观环境指的是灯具内部的绝缘环境,它可能存在着固体微粒、尘埃和水,这些污染能完全桥接小的电气间隙。宏观环境指的是灯具使用的房间或场所的环境,在这种潮湿的环境下受到污染的水、油烟、金属尘埃、碳尘埃会引起导电性污染,这些污染都会损害灯具的安全性。因此通过测量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来保证灯具中的带电部件与邻近的金属件之间有足够的空隙
通过查表(方法:首先要明确测试的部位,一般是不同极性的带电部件之间带电部件和易触及金属部件之间然后确定被测试灯具的防触电等级 0类和I类灯具等接着确定最高工作电压不超过:24V、250V、500V或1000V绝缘等级:基本绝缘、附加绝缘或加强绝缘最后确定PT1等级:PTI=600当上述参数确定以后,对照表11中的值
如何测量接线端子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电源接线端子的爬电距离应该从接线端子内带电部件测量至任何可触及金属部件(如喜的德国吊灯)电气间隙应从输入电源线测量至可触及金属部件。例如:从最大截面积的裸导体至可触及金属部件,在接线端子内部接线一侧,电气间隙应在接线端子的带电部件量至可触及金属部件通过爬电距离测试卡或游标卡尺来测量当测量距离大于测试卡时,就表明该部件的距离满足要求。例如:有一款电子支架,线路板上不同极性之间的铜薄距离太小,不能满足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要求
那么通过什么措施才能使该项目符合要求呢?
标准要求是:灯具中的带电部件与邻近的金属件之间应有足够的空隙
正确的做法是:合理安排线路板的布线使得不同极性之间的距离符合标准要求,例子:有一款采用E14灯座的II类结构的台灯:灯座的接线端子与临近的金属部件(螺丝或金属导线管)之间的距离太小,不能满足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要求标准要求:灯具中的带电部件与邻近的金属件之间应有足够的空隙正确的做法是:灯座接线端子应采用加强绝缘,并使端子与金属导线管之间的距离符合标准要求
灯具的试验
耐久性试验方法
热试验
GB(国标)7000.1-2002中表12.1和表12.2所示数值对于灯具各个部位的表面温度的测量
灯具部件测试
灯具中一般需要做耐热试验的零部件有灯座光源连接器接线端子座电源连接器等(陶瓷材料的除外)
为什么要进行耐热试验呢?
标准要求提供防触电保护的绝缘的外部部件(如套管)以及固定带电部件就位的绝缘材料部件(如锁线塑料螺丝)都应该有足够的耐热,试验最低温度为125度(耐高温大于125度)固定载流件的绝缘材料部件经125度(如锁线压克力螺丝)一小时球压试验后,压痕不能超过2毫米以上也要做针焰试验:在试验火焰离开后没有自燃,是合格的。由样品中落下的任何可燃烧物应不引燃下面的部件或薄纸(如试黄蜡管时)灯具质量标准规定:固定载流部件或安全特低电压部件就位的绝缘材料部件,以及提供防触电保护的绝缘材料制成的外部件应耐燃烧防明火。
试验火焰(打火机)施加于样品上,可能出现最高温度的部位时间10秒,在试验火焰离开后,自燃时间超过30秒,由样品中落下的燃烧物引燃下面的部件或薄纸,这样品就是不合格的。不固定带电部件就位的,但提供防触电保护的绝缘材料的部件,以及固定安全特低电压部件就位的绝缘材料应经爱灼热丝试验。在试验火焰灼热丝移开后,样品的任何火焰或燃烧物应在30秒内熄灭。落下的燃烧物或融化物不应使水平铺置在样品下的蔳纸着火。固定载流部件或安全特低电压部件就位或者与这些部件接触的非普通灯具的绝缘材料部件应采用耐电痕的材料。除非它们具有防尘和防水的保护。
为什么要进行耐电痕试验呢?这是因为由于环境中的灰尘和水可能会通过灯具的呼吸作用进入到灯腔内粘附在绝缘材料表面,在电场和含杂质的联合(电离)的作用下,使绝缘材料表面漏电或局部放电在绝缘材料表面形成稳定的导电通道,诱发腐蚀而损坏其绝缘性能,灯具使用的绝缘材料,如果没有良好的抵御漏电起痕的能力,长期使用在有灰尘和潮气的环境中,安全性能得不到保证,所以要做这个耐电痕试验。
试验标准:如果流过试样表面电极间,导电通路的电流不少于0.5安,时间至少2秒,使过电流继电器断开或者虽然使过流继电器断开但试样有燃烧现象就认为不合格。
灯具的常见质量问题
例如:简单结构的环型荧光吸顶灯一般由灯盘、灯罩、灯管、电子镇流器,光源连接器和接线端子座组成。这款灯具一般会出现哪些质量问题呢?首先看这个灯具的结构,它采用了接线端子座,可是这个端子座没有固定在接电源线的时候容易引起电源线中的一股导线接触到灯具的金属外壳,以至整个外壳带电。然后看灯具的防触电保护灯具所采用的灯管座(光源连接器),在与T5灯管匹配使用时,在更换光源的过程中会接触到灯管的带电部件。这些均造成了灯具检验项目的不合格解决方法:首先应采用合适的接线端子座,将(用强粘性的双面胶)将它可靠固定。或者再加上一块足够尺寸的绝缘垫片,保证电源线不能触碰到金属部件,然后灯管座应与符合要求的荧光灯管匹配使用。例如这种G10q灯座应与T8灯管匹配使用通过整改就可以解决不合格问题。
采用荧光电子镇流器吸顶灯常见质量问题:
灯具的耐久性试验中的异常性试验(在异常状态试验的过程中,灯具没有满足异常保护的要求以至电子镇流器烧毁,灯具报废,最后看灯管座的耐热耐火性能,由于材料没有足够的耐高温和阻燃性能(索取证书)在球压试验后,灯管座会严重变形、并且在针焰试验的过程中其火焰不能熄灭,这些均造成了灯具检验项目的不合格。
针对这些常见质量问题,应该如何作出整改呢?采用有异常保护线路的电子镇流器,最后,灯管座应采用耐高温和阻燃性能好的材料(例如PBT)
采用电子镇流器的支架最为常见的质量问题:
这种灯具一般由灯壳、灯管座、荧光灯管、电源连接引线和内置的电子镇流器所组成。
这种灯具的防触电保护有明显的缺陷,它提供了环保连接装置,通过这个装置几支支架
可以首尾相接使用但这2个端子是带电的,单独使用时这个端子可以被触及
然后看灯具的内部接线,电源导线的截面积只有0.2平方毫米,
接着看爬电距离:电源两极之间的距离不到1mm(毫米)
这些均造成了灯具检验项目的不合格。
整改:可以采用结构合理的环路连接装置,灯具的内部接线的截面积应大于0.4 平方毫米
可以采用直径为0.15mm、28股的电源导线。
电源两极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5mm
使用白炽灯的固定式灯具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以一款吊灯为示例
在检验中发现:此类灯具容易出现的问题的部位有灯座、导线、金属管等方面。
1、灯座松动(所谓灯头松)2、灯座载流部件采用铝质材料
3、灯座防触电保护不合格(灯泡螺纹一定要完全拧进灯座,螺纹五金不外露)
4、导线截面积达不到规定要求。5有锐边的金属管口处无保护(可加胶粒解决)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整改的措施:1、加弹簧垫片或梅花垫片,加胶水2、灯座载流部件改用铜或铜合金材料
3采用符合防触电保护要求的灯座
4、更换符合导线截面积要求的导线(内部接线不小于0.4平方毫米)。5在导线金属管口处加护套。
移动式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台灯为示例:检验发现,此类灯具容易出现的问题的部位有:灯座、导线、金属管、导线固定架、底座等方面
其中灯座、导线、金属管上的常见问题见上。
现看导线固定架和底座处存在的问题:1、a:无导线固定架。b用打结代替导线固定架。C使用不符合
要求的导线固定架。
2、接线端子座未有遮盖。
整改:1、采用符合标准要求的导线(电源线)固定架。2、接线端子座完全遮盖。
十七、电线要有固定
(如吊灯的电源线要有扣,或者锁线。。地线一定要去漆,甚至加防松装置,才能完全与金属面接触)
电子节能灯的安全性质量问题
防触电保护
标准要求节能灯旋入灯座后灯头的带电金属部件不应被接触(可以通过灯头量规来检测其合格性)
当量规的触点高于水平面就说明该项目不符合要求
再看机械强度
这个项目主要考核灯头连接的牢固程度,因为在安装更换节能灯的过程中,节能灯会受到一定的扭力
这样就导致在拆卸灯的过程中,灯头脱落而造成人身伤害。
对这些问题,应该如何作出整改呢?采用符合要求的灯头,控制塑料壳体的外形尺寸,灯头焊点不宜过高
灯头与塑料壳体要相互匹配,灯头与灯外壳之间有可靠的粘接和压接,冲压点建议在6个以上
接零与接地保护有什么区别?
保护接地,是为防止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杆塔等带电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而进行的接地,是使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的措施。可防止在绝缘损坏或意外情况下金属外壳带电时强电流通过人体,以保证人身安全。所谓保护接地就是将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绝缘材料损坏后或其他情况下可能带电的电器金属部分(即与带电部分相绝缘的金属结构部分)用导线与接地体可靠连接起来的一种保护接线方式。接地保护一般用于配电变压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三相三线制)的供电系统中,用以保证当电气设备因绝缘损坏而漏电时产生的对地电压不超过安全范围。保护接零,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和电网的零线可靠连接,以保护人身安全的一种用电安全措施。
接地保护与接零保护统称保护接地,是为了防止人身触电事故、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这两种保护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保护原理不同。接地保护的基本原理是限制漏电设备对地的泄露电流,使其不超过某一安全范围,一旦超过某一整定值,保护器就能自动切断电源;接零保护的原理是借助接零线路,使设备在绝缘损坏后碰壳形成单相金属性短路时,利用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迅速动作。
二是适用范围不同。根据负荷分布、负荷密度和负荷性质等相关因素,《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将上述两种电力网的运行系统的使用范围进行了划分。保护接地系统(TT系统)通常适用于农村公用低压电力网,该系统属于保护接地中的接地保护方式;保护接零系统(TN系统,又可分为TN-C、TN-C-S、TN-S3种)主要适用于城镇公用低压电力网和厂矿企业等电力客户的专用低压电力网,该系统属于保护接地中的接零保护方式。当前我国现行的低压公用配电网络,通常采用的是TT或TN-C系统,实行单相、三相混合供电方式。即三相四线制380/220V配电,同时向照明负载和动力负载供电。
三是线路结构不同。接地保护系统只有相线和中性线,三相动力负荷可以不需要中性线,只要确保设备良好接地就行了,系统中的中性线除电源中性点接地外,不得再有接地连接;接零保护系统要求无论什么情况,都必须确保保护中性线的存在,必要时还可以将保护中性线与接零保护线分开架设,同时系统中的保护中性线必须具有多处重复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