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通过配备防护措施,降低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的浓度或强度,使之符合国家标准,从而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目的。在使用之前要看好使用的极限时间防止使用时间过长导致出现防护失效的问题。
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原则有几条?分别是什么
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使用原则。比如呼吸类:1.产品选用要带有劳安LA和KOS。2.面罩主体要避免日晒,经常清洗。3.过滤元件(比如滤毒盒或滤棉)要经常更换。4.面罩主体也过滤元件都要在有效期内使用。5.佩戴要正确佩戴,进入环境之前要进行气密性测试。6.不同环境过滤元件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有其他方面的使用原则需要询问,欢迎追问。从业人员职业危害有哪五种防范义务?
1、配备专(兼)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2、配备职业危害防护设施; 配备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目的是消除或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如通风、排毒、除尘、屏蔽、隔离等设施的配备。如何配备,应当根据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情况确定,可以单独配备,也可以综合配备。如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较低,工人密度小,则可采用自然通风设施;如工作场所可能产生较高浓度的粉尘,则采取系统的机械通风和除尘设施;如工作场所存在强度较高的放射线,则应采取防护屏蔽和隔离措施等。总之通过配备防护措施,降低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的浓度或强度,使之符合国家标准,从而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目的。 3、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个人防护用品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个人随身穿(配)戴的防护用品。虽然工作场所配备了防护设施,但仍不能百分之百地保证劳动者健康不受影响和损害,所以仍应为劳动者配备个人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免受伤害的第一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所以佩戴个人防护用品非常重要,这一点应该引起企业重视。一般而言,个人防护用品可分为防护帽(高空作业、搬用作业)、防护服、呼吸防护器、防护口(面)罩(喷漆作业、打磨作业)、护耳器(防护耳塞(噪声作业))、防护眼镜(电焊作业)、皮肤防护用品等七大类。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必须符合要求,并且要经常维护保养,例如耳罩、口罩、面具用后应用肥皂清水洗净,并用药液消毒,晾干;过滤式呼吸防护器的滤料要按时更换,药罐不用时应将通路封塞;防止污染的工作服用后集中处理清洗。 4、配备应急救援设施; 用人单位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指有毒有害气体、毒物、强腐蚀物质、刺激性物质、射线等对劳动者生命健康造成急性危害的工作场所),应当配备应急救援设施,即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备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洗眼器、喷淋装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复制搜索复制搜索劳保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注意哪几项?
1、安全性首先你需要保证你所使用的安全防护用品不至于导致你过敏,其次需要仔细的了解和评估你所在的区域有哪些危险,从而确定所需要的安全防护用品的功能,建议咨询一下供应商以确定需要哪些产品,使用前,应当仔细阅读说明确认其防护级别足以满足需要。
2、时间性
有很多安全防护产品是有使用寿命极限的,比如工业级一次性口罩,或者呼吸器滤绵。在使用之前要看好使用的极限时间防止使用时间过长导致出现防护失效的问题。
3、舒适性
这里的舒适性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理解的舒适,而是指的使用人与防护产品之间的契合度(如大小),是否贴合人体是使用许多安全防护产品必须知道的事情。
4、功能范围
使用时注意不要超出了功能范围,比如很多口罩和呼吸器并不能抵挡超出它们防护范围的有毒气体(如浓度增高,气体混合反应),易加劳保提醒: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不能超过其范围,如果出现,请立即远离危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