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穿刺后,脑脊液可自穿刺点漏出至脊膜腔外,造成颅内压降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引起头痛。头胸部抬高,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下肢抬高,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心排血量,缓解休克症状。3)妊娠时胎膜早破,以防止脐带脱垂。2)减轻颅内压,以预防脑水肿。3)产后促进子宫复原。适用于体重较轻的病人。两人为病人翻身时,动作要协调一致,用力要平稳。
执业护士考试要点: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导语:不同的姿势和卧位是引起身体不适的原因之一。适当地安置病人,维持正确的姿势和卧位,不但可以协助病人感到舒适,而且还可以预防长期卧床造成的并发症。
一、卧位
(一)卧位的性质
根据病人的活动能力,卧位通常分为:
1.主动卧位 病人自主采取的卧位。
2.被动卧位 病人自身无改变卧位的能力,躺在被安置的卧位,如昏迷、极度衰弱、瘫痪等病人。
3.被迫卧位 病人意识清晰,有改变卧位的能力,由于疾病、治疗的原因,被迫采取的卧位,如支气管哮喘病人发作时,因呼吸困难而采取端坐卧位。
(二)常用的卧位
1.仰卧位
(1)去枕仰卧位
1)要求:病人去枕仰卧,枕头横立于床头,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腿自然放平。
2)适用范围:①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用于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所引起的窒息或肺部并发症;②椎管麻醉或腰椎穿刺术后6~8小时的病人,用于防止颅内压降低所引起的头痛。因为穿刺后,脑脊液可自穿刺点漏出至脊膜腔外,造成颅内压降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引起头痛。
(2)中凹卧位
1)要求:病人头胸抬高10°~20°角,下肢抬高20°~30°角。
2)适用范围:休克病人。头胸部抬高,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下肢抬高,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心排血量,缓解休克症状。
(3)屈膝仰卧位
1)要求:病人仰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膝屈起并稍向外分开。
2)适用范围:①腹部检查的病人,腹肌放松,利于检查;②导尿的病人,利于暴露操作部位。
2.侧卧位
(1)要求:病人侧卧,两臂屈肘,一手放于枕旁,另一手放于胸前,下腿伸直,上腿弯曲,必要时放置软枕。
(2)适用范围
1)灌肠、肛门检查,配合胃镜、肠镜检查。
2)臀部肌内注射(下腿弯曲,上腿伸直)。
3)预防压疮:与仰卧位交替以减少局部受压时间。
3.半坐卧位
(1)要求:摇床,摇起时,先摇床头支架呈30°~50°角,再摇膝下支架,以防病人身体下滑;放平时,先放平膝下支架,再放床头支架。
(2)适用范围
1)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原因:①在重力作用下,膈肌下降,胸腔容量加大,且腹腔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减轻,增加肺活量;②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回心血量减少,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改善呼吸困难。
2)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原因:①腹腔渗出液可流入盆腔,使感染局限化;②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
3)腹部手术后病人。原因: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缓解疼痛,利于伤口愈合。
4)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病人。原因:减少局部出血。
5)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原因:使病人逐渐适应体位变化,利于向站立过渡。
4.端坐卧位
(1)要求:病人坐位,身体稍前倾,跨床小桌放于床上,桌上放软枕,病人可伏于桌上休息。
摇起床头支架呈70°~80°角,膝下支架呈15°~20°角,病人背部也可向后靠。
(2)适用范围: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病人,因极度呼吸困难而被迫端坐。
5.俯卧位
(1)要求:病人俯卧,两臂屈肘放于头两侧,两腿伸直,在胸、腹、髋部及踝部的下厩各放一软枕,头偏向一侧(使舒适且利于呼吸)。
(2)适用范围
1)腰、背部检查,配合胰、胆管造影等。
2)腰、背、臀部有伤口或脊椎手术后,病人不能平卧或侧卧。
3)胃肠胀气所致腹痛。原因:可使腹腔容积增大,以缓解胃肠胀气。
6.头低足高位
(1)要求:病人仰卧,枕头横立于床头(保护头部),床尾垫高15~30cm。
(2)适用范围
1)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液易于咳出。
2)十二指肠引流,以利于胆汁引流。
3)妊娠时胎膜早破,以防止脐带脱垂。
4)跟骨及胫骨结节牵引时,以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
7.头高足低位
(1)要求:病人仰卧,枕头横立于床尾,床头垫高15~30cm。
(2)适用范围
1)颈椎骨折病人进行颅骨牵引时,以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
2)减轻颅内压,以预防脑水肿。
3)开颅手术后病人。
8.膝胸位
(1)要求:病人跪于床上,小腿平放,大腿与床面垂直,两腿稍分开,胸部贴于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两臂屈肘放于头两侧,头转向一侧。
(2)适用范围
1)肛门、直肠、乙状结肠的检查、治疗。
2)矫正子宫后倾和胎位不正。
3)产后促进子宫复原。
9.截石位
(1)要求:病人仰卧在检查台上,两腿分开并放于支腿架上,臀部齐床沿,两手放于身体两侧或胸前。注意遮挡及保暖。
(2)适用范围
1)会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手术。
2)产妇分娩时。
(三)更换卧位的方法
1.帮助病人翻身侧卧法
(1)目的
1)协助不能起床的病人更换卧位,使其舒适。
2)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3)满足检查、治疗、护理的.需要。
(2)操作方法
方法一:一人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法。适用于体重较轻的病人。
1)核对病人,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合作。
2)固定床轮。
3)病人仰卧,两手放于腹部,两腿屈曲;各种导管安置妥当。
4)先将病人肩、臀部移向护士侧,再移双下肢,护士一手扶肩一手扶膝部,轻推病人转向护士对侧。
5)按卧位要求,分别在背部、胸部、两膝间放置软枕,使其舒适。
6)记录翻身时间及皮肤情况。
方法二:两人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法。适用于体重较重或病情较重的病人。
1)同方法一1)~3)。
2)两位护士站在床的同侧,一人托住病人的颈肩部及腰部,另一人托住臀部及窝,两人同时抬起病人移向近侧;两护士分别扶住病人肩、腰、臀及膝部,同时轻轻将病人翻转向对侧。
3)按卧位要求,分别在背部、胸部、两膝间放置软枕,使其舒适。
4)记录翻身时间及皮肤情况。
2.帮助病人移向床头
(1)目的:协助已滑向床尾而自己又不能移动的病人移向床头,使其安全、舒适。
(2)操作方法
方法一:一人协助病人移向床头法。适用于体重较轻的病人。
1)核对病人,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合作。
2)放平床头支架,枕头横立于床头,以避免撞伤病人;各种导管安置妥当。
3)病人仰卧屈膝,双手握住床头栏杆。
4)护士一手托住病人肩部,一手托住病人臀部,同时嘱病人两脚蹬床面,挺身上移至床头。
5)将枕头移回,安置舒适卧位。
方法二:两人协助病人移向床头法。适用于体重较重或病情较重的病人。
1)同方法一1)、2)。
2)病人仰卧屈膝,两位护士分别站在床的两侧,交叉托住病人的颈肩部及臀部,同时抬起病人移向床头。也可两位护士站在床的同侧,一人托住颈肩、腰部,另一人托住臀部、窝部,同法移向床头。
3)移回枕头,安置舒适卧位。
(3)注意事项
1)根据病情及皮肤受压情况,确定翻身间隔时间。如发现皮肤红肿或破损,应及时处理,并增加翻身次数,做好记录及交班。
2)协助病人翻身时,不可拖拉,防止皮肤擦伤。两人为病人翻身时,动作要协调一致,用力要平稳。
3)病人身上带有多种导管时,协助翻身前应先安置妥当,翻身后应检查有无脱落、扭曲、移位、受压等,以保持导管通畅。
4)特殊病人:①协助手术后病人翻身前,应检查伤口敷料,先换药再翻身;②颅脑手术后病人,头部转动过剧可引起脑疝,导致突然死亡,因此一般只卧于健侧或平卧;③进行骨牵引的病人,翻身时不可放松牵引;④石膏固定、伤口较大的病人,翻身后应注意将患处置于合适位置,以防受压。
5)注意节力原则:翻身时护士应让病人尽量靠近自己,使重力线通过支撑面以保持平衡,缩短重力臂,以达到节力、安全的目的。
二、保护具的运用
(一)目的
1.保证安全,防止小儿或高热、谵妄、昏迷、躁动、危重病人等因意识不清或虚弱等原因而发生坠床、撞伤、抓伤等意外。
2.确保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方法
1.床档主要用于保护病人,预防坠床。
(1)多功能床档:不用时可插于床尾,用时插入两侧床沿;需要时还可取下,将床档垫于病人背部作胸外心脏按压。
(2)半自动床档:可按需升降。
(3)木杆床档:使用时,将床档放于床的两侧,在床头、床尾固定;床档中间为活动门,操作时可打开,操作完毕可将门关闭。
2.约束带 主要用于躁动或精神科病人,以限制身体或肢体活动。
(1)宽绷带:主要用于固定手腕及踝部。首先用棉垫包裹局部,再将宽绷带打成双套结,套在棉垫外,稍拉紧带子并系于床沿上,松紧以局部不能脱出、又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
(2)肩部约束带:主要用于固定肩部,以限制病人坐起。肩部约束带用布制成,长120cm,宽8cm,一端制成袖筒,袖筒上有细带。使用时先将袖筒套于两侧肩部,腋窝处垫棉垫,两袖筒上的细带在胸前打结,两条宽带尾端系于床头固定;必要时将枕头横立于床头。
(3)膝部约束带:主要用于固定膝部,以限制病人下肢活动。膝部约束带长250cm,宽1Ocm,中部有两条两头带。使用时先在膝部垫棉垫,再用两头带分别固定一侧膝关节,宽带系于两侧床沿。
(4)尼龙搭扣约束带:适用于手腕、上臂、踝部、膝部等的固定。使用时局部垫好衬垫,对合尼龙搭扣,将带子系于床沿;注意松紧适宜。
3.支被架
主要用于肢体瘫痪、极度虚弱的病人,可避免盖被压迫肢体所致的不舒适或其他并发症;也可用于烧伤病人暴露疗法时保暖。使用时先将支被架罩于所需部位,再盖好盖被。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保护具的应用指征,向病人及家属介绍保护具使用的必要性,以取得其理解,消除其心理障碍,保护病人自尊。
2.制动性保护具只能短期使用,须定时松解约束带(一般每2小时松解一次);同时注意病人肢体应处于功能位。
3.使用约束带时,局部必须垫衬垫,松紧适宜,并经常观察局部皮肤颜色(一般每15~30分钟观察一次),必要时按摩局部,以促进血液循环。
4.记录保护具使用的原因、使用时间、观察结果、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停止使用的时间。
保护具不适用于()
保护具不适用于()A、躁动不安者
B、高热者
C、谵妄者
D、昏迷者
E、不愿配合治疗者(正确答案)
家里装浪涌保护器有必要吗
主要用于限制过电压和泄放电涌电流。
浪涌保护器一般是与被保护的设备并联,当产生过电压时,可以起到分流和限压的效果。防止过大的电流和电压对设备产生损害。
关于浪涌保护器的知识延展:
1. 概述:
浪涌保护器,也叫防雷器,是一种为各种电子设备、仪器仪表、通讯线路提供安全防护的电子装置。当电气回路或者通信线路中因为外界的干扰突然产生尖峰电流或者电压时,浪涌保护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导通分流,从而避免浪涌对回路中其他设备的损害。
浪涌保护器,适用于交流50/60HZ,额定电压220V至380V的供电系统中,对间接雷电和直接雷电影响或其他瞬时过压的电涌进行保护,适用于家庭住宅、第三产业以及工业领域电涌保护的要求。
2. 用途:
浪涌也叫突波,顾名思义就是超出正常工作电压的瞬间过电压。本质上讲,浪涌是发生在仅仅几百万分之一秒时间内的一种剧烈脉冲,可能引起浪涌的原因有:重型设备、短路、电源切换或大型发动机。而含有浪涌阻绝装置的产品可以有效地吸收突发的巨大能量,以保护连接设备免于受损。
3. 基本特点:
(1)保护通流量大,残压极低,响应时间快;
(2)采用最新灭弧技术,彻底避免火灾;
(3)采用温控保护电路,内置热保护;
(4)带有电源状态指示,指示浪涌保护器工作状态;
(5)结构严谨,工作稳定可靠。
4. 分类:
(1)按其工作原理分类SPD可以分为电压开关型、限压型及组合型。
(2)按用途可分为:电源线路SPD、信号线路SPD
5. 工作原理:
浪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on Device)是电子设备雷电防护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过去常称为“避雷器”或“过电压保护器”英文简写为SPD.浪涌保护器的作用是把窜入电力线、信号传输线的瞬时过电压限制在设备或系统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或将强大的雷电流泄流入地,保护被保护的设备或系统不受冲击而损坏。
浪涌保护器的类型和结构按不同的用途有所不同,但它至少应包含一个非线性电压限制元件。用于浪涌保护器的基本元器件有:放电间隙、充气放电管、压敏电阻、抑制二极管和扼流线圈等。
茶叶水是属于碱性吗
属于碱性。茶叶含咖啡碱、茶碱、可可碱、黄嘌呤等生物碱物质,是一种优良的碱性饮料。茶水能在提内迅速被吸收和氧化,产生浓度较高的碱性代谢产物,从而能及时中和血液中的酸性代谢产物。所以饮茶能维持血液的正常酸碱平衡。
茶叶是最典型的碱性减肥食物。一般茶叶中都会含有咖啡因和儿茶素两种减肥的关键性物质。咖啡因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消化与消脂;而儿茶素具有抗氧化、提高新陈代谢、清除自由基等作用。这就使得茶叶具有极强的减肥效力。
扩展资料:
1、常用脑喝绿茶。据报道,绿茶有助抗癌防癌,能降血脂、防动脉粥样硬化。绿茶适用于经常接触有毒害物质、或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对这些人群,绿茶中的有效成分可起到保护作用;适用于嗜烟酒者,有利于解烟毒、醒酒;
适用于发育旺盛期的青年人;适用于脑力劳动者,可提高大脑的敏捷程度,长时间保持头脑清醒、精神饱满,有利于增强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记忆能力;适合于阴虚体质的人群;适合于有减肥美容需求的人群。孕妇饮用绿茶时,以较淡味的茶汤为好。
2、常运动饮红茶。红茶性温,适合于身体虚弱的人,也适用于运动人群、体力劳动人群,饮用时可酌量加糖,既有利于增加能量又能补充营养。孕妇在临盆前1—2月和产后,以饮用红茶为宜。
3、想减肥喝青茶。青茶(乌龙茶)具降血脂、防动脉粥样硬化、延年益寿的功效,适用于身体肥胖、希望减肥美容的人群,也适用于运动人群;适用于以荤食为主的人群,有助于消化;适合于阳虚体质、脾胃虚寒的人群。
4、常吃牛羊喝黑茶。黑茶适用于常年以荤食为主、吃牛羊肉较多的人,有利于促进脂肪消化;也适用于减肥人群。在我国部分少数民族、边陲地区,常习惯于饮用砖茶、饼茶、普洱茶等经后发酵的紧压茶类,与其饮食习惯有关。
5、心情差喝花茶。花茶适用于脑力劳动过度的人,有助于解抑郁、提神;适合于阳虚体质、脾胃虚寒的人群;适用于经期和更年期妇女,可缓解性情的烦躁,能疏肝解郁、理气调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喝茶保健 这几类茶千万不能喝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女人多吃这5种碱性食物 帮你养成易瘦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