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受世界遗产委员会委托,分别对提名列入《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地进行考察并提交评价报告。美洲美洲共有31个缔约国。1999年10月29日,中国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自1987年至2005年7月,中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31处。要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成立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
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小知识
1.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小知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小知识 1.世界遗产的知识
世界遗产公约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了第十七届会议,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注意到世界各国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方面因年久腐变所致,另一方面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造成更加难以对付的损害或破坏现象,而任何文化或自然遗产的破坏或丢失都会使全世界遗产枯竭。考虑到一些国家保护这类遗产的工作不是很完善,原因在于这项工作需要大量投入,而有些国家却不具备充足的经济、科学和技术力量,故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考虑到为此有必要通过采用公约形式的新规定,以便为集体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一个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使这些全人类的世界遗产得以留存,于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在1972年11月16日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世界遗产的评定世界遗产的评定标准主要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第二条规定。遗产项目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和审批程序。
每年举行一次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对申请列入名单的遗产项目进行审批,其主要依据是该委员会此前委托有关专家对各国提名的遗产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而提出的评价报告。对各国提名的遗产遗址的考察,主要由该委员会会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OS)和世界保护联盟(IUCN)组织专家进行。
前者总部设在巴黎,成立于1965年,是国际上唯一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方法、科学技术的运用与推广的非 *** 国际机构,有80多个国家会员和4500多名个人会员;后者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于1948年,原名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宗旨是促进和鼓励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永久利用,成员包括分布在120个国家的富方机构、民间团体、科研和保护机构。两者受世界遗产委员会委托,分别对提名列入《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地进行考察并提交评价报告。
世界遗产的标准两个前提:①真实性(最基本的前提)②保护管理(由相关管理机构,制定法律规章还有经费)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3、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世界文化遗产的具体评定标准共有六个,符合其中任意一条(除了第六条不能单独存在)就可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A.代表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例如金字塔,长城。
B.在一定时期内或在世界某一个文化区域内产生过重大影响——例如:凡尔赛宫(欧洲建立最早的,规模最大的,布局和规格影响欧洲两三个世纪)C.一种文化的特殊证明,例伊朗的波斯波力斯宫 是波斯帝国时期留下的,壁上的雕刻反映了波斯当时的情况,各国进贡情况,是文化证明。复活节岛,只遗留了巨大的石雕像,其他古物没有留下,只有靠石雕像来研究当时的历史。
D.一个历史时期的典范。区别于第二条,典范是指更多方面的影响,例如梵蒂冈,影响6-7世纪,所有东西都是精华E.难于保存的突出例证,例如印第安人保留区;F.与某些重大事件或先行传统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着直接和实质的联系。
此条款不能单独成立。例如耶路撒冷、自由女神像自然遗产《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给自然遗产的定义是符合下列规定之一者:1、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2、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3、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并获得批准:1、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2、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 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3、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4、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文化景观及其他文化景观这一慨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国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时提出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
这样,世界遗产即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即双重遗产,我国的泰山、黄山、蛾眉山——乐山大佛属此)和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代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所表述的“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
一般来说,文化景观有以下类型:1、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包括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但并不总。
2.世界遗产常识
世界遗产共有四种: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世界地质公园
欧洲
欧洲共有47个缔约国。其中的39个国家分布有世界遗产项目287项,包括文化遗产259项,自然遗产20项,双重遗产8项。世界遗产项目最多的前三个国家分别是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其中西班牙和意大利各拥有31项,法国拥有 26项。
美洲
美洲共有31个缔约国。其中的24个国家分布有世界遗产117项,其中文化遗产74项,自然遗产40项,双重遗产3项。世界遗产项目最多的最4个国家分别是墨西哥、美国、加拿大和巴西。墨西哥拥有21项世界遗产,美国拥有18项,加拿大拥有11项,巴西拥有11项。
非洲及 *** 地区
非洲共有50个缔约国,其中的34个国家分布有世界遗产项目99项,其中文化遗产65项,自然遗产31项,双重遗产3项。突尼斯拥有8项,阿尔及利亚和埃塞俄比亚拥有7项,摩洛哥拥有6项。
亚洲及泛太平洋地区
到2000年1月,亚洲及泛太平洋地区共有32个缔约国。其中的20个国家分布有世界遗产项目124项,包括文化遗产82项,自然遗产33项,双重遗产9项。世界遗产项目最多的前3个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和澳大利亚,其中中国拥有23项,印度拥有23项,澳大利亚拥有13项。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在第十七届大会上正式通过的。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 成立,并建立《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为缔约方。1999年10月29日,中国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中国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自1987年至2005年7月,中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31处。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将成为世界级的名胜,可受到“世界遗产基金”提供的援助,还可由有关单位招徕和组织国际游客进行游览活动。
3.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几种方法
1、落实责任
地方各级人民 *** 和有关部门要将文化遗产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乡规划。要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成立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大问题。统一协调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地方各级人民 *** 也要建立相应的文化遗产保护协调机构。
要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定期通报制度、专家咨询制度以及公众和舆论监督机制,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要充分发挥有关学术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的作用,共同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加强执法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立法进程,争取早日出台。抓紧制定和起草与文物保护法相配套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
抓紧研究制定保护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有关规定。要严格依照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行政法规办事,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作出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各级文物行政部门等行政执法机关有权依法 *** 和制止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决定和行为。
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重点追究因决策失误、玩忽职守,造成文化遗产破坏、被盗或流失的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充实文化遗产保护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因执法不力造成文化遗产受到破坏的,要追究有关执法机关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3、队伍建设
各级人民 *** 要将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重点文化遗产经费投入。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社会捐赠和赞助的政策措施,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大力培养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科技的研究、运用和推广工作,努力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
4、加大宣传
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认真举办“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各级各类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要经常举办展示、论坛、讲座等活动,使公众更多地了解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教育部门要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各类新闻媒体要通过开设专题、专栏等方式,介绍文化遗产和保护知识,大力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先进典型,及时曝光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及事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国务院有关部门也要切实研究解决自然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自然遗产保护工作。
扩展资料
基本方针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
坚持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坚持依法和科学保护,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总体目标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面加强。到2010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化遗产保护
4.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1、深入挖掘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厚重的人文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不断提高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文化遗产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们无一不在诉说着我们民族的伟大和文明的灿烂,体现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意志。对中国人民来说,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代中国社会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的思想、文化支撑。
世界文化遗产地和博物馆一样,都是利用文化遗产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文化、历史、艺术和科学知识等方面教育的重要场所。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其教化作用,为提高民族素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服务,这是我们文化遗产工作的根本使命和职责。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多具有十分厚重而富于表现力的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总起来看,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宣传、展示和服务也是比较好的。
但是如果以“世界一流的遗产,世界一流的保护、管理和服务”作为标准来衡量,差距显而易见。现在一些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宣传、展示,往往缺乏历史的深度和科学的严谨,缺乏生动的细节和艺术的表现;或是为招揽游客而随意编造,形同儿戏,表面上的热闹有余而对遗产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揭示、说明不足,或是见物不见人,或是见人而不见其精神,或是人、物两不见。
既不能感动人,也不能愉悦人,教育人也就无从谈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和对宣传展示工作的忽视最为主要。一些同志不明白,如果我们只注重了对物质文化遗产物质层面的保护而忽视了对其精神层面的研究、整理、分析、评介、展示、宣扬;如果我们只能让人看到遗产的表面和外部形态而不能使人了解其内在的精神实质和珍贵价值,那就不仅仅是我们工作的失职和不力,而且还会影响到我国文化遗产在现实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影响到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影响到我们当代文明与文化的建设。
我们必须严肃地看待这个问题,正确对待尊重历史和服务现实的关系,正确处理加强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既坚定不移地担当悠久历史的守护者,又努力成为新文化的建设者。为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创新的思维去开拓局面。
要看到当前工作中的差距,更要看到我们的巨大潜力,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对文化遗产的研究、宣传、展示之上,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提供更为优质和周到的服务。总之,要善于运用我们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为建设当今适应时代需要的和谐文化添砖加瓦。
2、遵守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的国际准则,履行作为成员国的义务和承诺,同时积极探索、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利用工作的规律、标准、措施和办法,为丰富和推进全球的世界遗产事业做出我们的贡献。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事业,围绕着世界遗产保护而形成的一些理念、观点、技术甚至规章和传统,是全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者智慧的结晶,不仅具有较为完善的体系和较强的先进性,同时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普遍的指导意义。
中国的世界遗产不能脱离国际准则的规范和指导。我们每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都必须要放在国际准则之下考量,必须经受得住国际社会的检验,必须符合国际规则的要求。
同时,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在遗产保护、管理、利用方面的经验、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和保护水平。所有世界文化遗产单位都应该成为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具有样板和示范作用的首善之区。
众所周知,世界遗产事业的最初设计和提出,主要是在总结西方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完成的,它的发展与完善也曾经主要由西方国家所主导、所推动。但是随着世界遗产事业在全球的推广,情况在逐渐发生变化。
今天的世界遗产事业已经是一个具有全球性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综合系统。有关世界遗产的基本理念、观点、技术等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产生于丰富的实践之中,又需要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自然环境、不同技术传统和不同遗产类型的应用过程中不断被检验、被证明、被修正、被丰富,从而衍生和变化出新的、更具有时代气息和地域特点的,更有针对性也更符合实际的新内容。
我们中国是世界遗产大国,我们在尊重国际通行的规则、标准的同时,也应该尊重我们自己的历史和实践。我们的经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做法,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虽不符合某些国际标准,也不应轻易抛弃而照搬国外一套;二是我们有些做法具有普遍意义的,应该积极向国际社会介绍。
例如,2004年,我们在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了旨在呼吁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更加重视青年人在世界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加强针对青年人的世界遗产保护教育的《苏州宣言》;今年夏天,安阳殷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现任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对此给与高度评价,认为殷墟这类重要历史和考古遗址的列入,突破了陈规,丰富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我们要善于发现并把握世界遗产事业发展的规律,随着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事业的稳步发展,力争在。
5.世界遗产:怎样保护;爱护,300字
众所周知,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又以世界文化遗产最负盛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现代化进程迅猛如潮,给人类的居住环境和文化遗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破坏。
1946年11月由各国发起,正式成立了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属联合国专门机构,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年12月,它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在法国巴黎,其宗旨是通过教育、科学和文化促进各国间合作,对和平和安全作出贡献。
为了使物质文明的进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为了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于1972年倡导并缔结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公约主要考虑到部分文化或自然遗产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而需要作为全人类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加以保护;考虑到鉴于威胁这类遗产的新危险的规模和严重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缔约国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由缔约国申报,经世界遗产中心组织权威专家考察、评估,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会议初步审议,最后经公约缔约国大会投票通过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种类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即称为世界文化遗产。截至2007年5月,中国境内共评选出世界文化遗产35处。
其中,世界自然遗产23处,世界文化遗产5处,世界文化景观1处,文化、自然双重遗产世界4处,非物质文化遗产2处。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
目前,我已经游览过祖国十余处世界文化遗产。可谓各具特色,各领 *** ,每一处都是中华文化和秀美风光的集大成者。
当然,在游览的过程中,也有不少感悟。看到长城上刻字的城砖,故宫里斑驳的城墙,还有峨眉山顶的垃圾,九寨沟沿线流失的黄土,都感到一阵阵痛心。
当然,这些并非完全由国人所为,所为者也并非全部发自当代。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延续性、长期性和全民性,是经久的积累,是悠久的传统,是绵长的守护。
下面,就个人的感触,从以下十个方面来阐述身边的文化遗产保护 一、从思想上认识文化遗产的意义 文化遗产具有连接古今、传承文化、融会历史的意义。因此,文化遗产不仅是一地之宝、一省之名、一国之盛,更是全世界的遗产,全人类的瑰宝。
所以,首先应该从思想上引导国民认识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懂得文化遗产对于自己、家族、国家、民族、世界甚至子孙后代的独特价值。从而,对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有所关心、爱护和尊重。
二、从意识上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 在旅途中,有时我会发现这种现象:有的游客大肆采摘树叶花草等作为纪念品,有的商贩以当地稀有的动物、植物、矿产为纪念品,甚至到了"掠夺性"贩卖的地步。比如:峨眉山的枯叶蝶是名贵物种,然而有的工艺品一件就用掉几十只蝴蝶。
毕竟,不是所有东西都是自家的,以一己之力也不可能全部揽下。在此,需要打破有些游客狭隘的"家天下"价值观。
另外,并不是非要在景区留下痕迹就代表着你"到此一游",旅游的纪念途径有很多种。比如:在风景名胜地留影,购买旅特色纪念品、当地特产、明信片、画册,收藏车票、门票等。
三、多途径学习文化遗产的知识 如果国民具有更多关于文化遗产的知识,对于合理保护文化遗产同样具有积极意义。这里提倡的多途径,即可以从书本上学习,阅读众多旅游、地理、文物保护、遗产介绍的书籍;可以从课堂上学习,通过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等,补充有关文化遗产的常识和故事;可以从传统媒体上学习,通过电视专题报道、新闻,VCD、DVD记录片,报纸专刊、旅游专版等了解新的故事;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如旅游网站、旅游日记、BBS讨论区、博客日记等进行搜集和记录;当然,最直观的还是亲身体会文化遗产的魅力,身临其境,会有更多的收获。
四、多角度体会文化遗产的美丽 文化遗产是一国精华的浓缩,无论物质遗产还是非物质遗产,从一定意义上,都具有可视的效果,有的可以通过听觉、嗅觉、味觉等传播。比方说,当地的传统小吃,文化遗产旅游胜地的鸟语花香、气象万千,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声、色、光、电等。
多角度体会文化遗产,带来的感触是全方位的,也是"立体式"的,能够使你更加深刻地认识遗产诸多美丽的界面。 五、从做法上审视自己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君子独善其身"、"一日三省吾身"等都有很多的阐述。
现在,从价值观层面,我们也要不断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思想、态度和言行。在审慎的同时,也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制止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共同维护良好地旅游秩序和保护模式。
六、从行为上约束自己 以个人观点,从行为上约束自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从中国的传统文化、道德层面,要强调"慎独",避免一个人时,因为无人在场,而采取一些不理智、不道德、不健康的行为。
其次,从现代心理视角,当在某处景点、文化遗产出现大量不文明行为时,如果不及时制止和根除,往往会产生"从众效应"。即后来的游客,会因为众多前者或当事者的行为不受。
执业护士考试要点: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导语:不同的姿势和卧位是引起身体不适的原因之一。适当地安置病人,维持正确的姿势和卧位,不但可以协助病人感到舒适,而且还可以预防长期卧床造成的并发症。
一、卧位
(一)卧位的性质
根据病人的活动能力,卧位通常分为:
1.主动卧位 病人自主采取的卧位。
2.被动卧位 病人自身无改变卧位的能力,躺在被安置的卧位,如昏迷、极度衰弱、瘫痪等病人。
3.被迫卧位 病人意识清晰,有改变卧位的能力,由于疾病、治疗的原因,被迫采取的卧位,如支气管哮喘病人发作时,因呼吸困难而采取端坐卧位。
(二)常用的卧位
1.仰卧位
(1)去枕仰卧位
1)要求:病人去枕仰卧,枕头横立于床头,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腿自然放平。
2)适用范围:①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用于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所引起的窒息或肺部并发症;②椎管麻醉或腰椎穿刺术后6~8小时的病人,用于防止颅内压降低所引起的头痛。因为穿刺后,脑脊液可自穿刺点漏出至脊膜腔外,造成颅内压降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引起头痛。
(2)中凹卧位
1)要求:病人头胸抬高10°~20°角,下肢抬高20°~30°角。
2)适用范围:休克病人。头胸部抬高,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下肢抬高,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心排血量,缓解休克症状。
(3)屈膝仰卧位
1)要求:病人仰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膝屈起并稍向外分开。
2)适用范围:①腹部检查的病人,腹肌放松,利于检查;②导尿的病人,利于暴露操作部位。
2.侧卧位
(1)要求:病人侧卧,两臂屈肘,一手放于枕旁,另一手放于胸前,下腿伸直,上腿弯曲,必要时放置软枕。
(2)适用范围
1)灌肠、肛门检查,配合胃镜、肠镜检查。
2)臀部肌内注射(下腿弯曲,上腿伸直)。
3)预防压疮:与仰卧位交替以减少局部受压时间。
3.半坐卧位
(1)要求:摇床,摇起时,先摇床头支架呈30°~50°角,再摇膝下支架,以防病人身体下滑;放平时,先放平膝下支架,再放床头支架。
(2)适用范围
1)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原因:①在重力作用下,膈肌下降,胸腔容量加大,且腹腔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减轻,增加肺活量;②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回心血量减少,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改善呼吸困难。
2)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原因:①腹腔渗出液可流入盆腔,使感染局限化;②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
3)腹部手术后病人。原因: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缓解疼痛,利于伤口愈合。
4)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病人。原因:减少局部出血。
5)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原因:使病人逐渐适应体位变化,利于向站立过渡。
4.端坐卧位
(1)要求:病人坐位,身体稍前倾,跨床小桌放于床上,桌上放软枕,病人可伏于桌上休息。
摇起床头支架呈70°~80°角,膝下支架呈15°~20°角,病人背部也可向后靠。
(2)适用范围: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病人,因极度呼吸困难而被迫端坐。
5.俯卧位
(1)要求:病人俯卧,两臂屈肘放于头两侧,两腿伸直,在胸、腹、髋部及踝部的下厩各放一软枕,头偏向一侧(使舒适且利于呼吸)。
(2)适用范围
1)腰、背部检查,配合胰、胆管造影等。
2)腰、背、臀部有伤口或脊椎手术后,病人不能平卧或侧卧。
3)胃肠胀气所致腹痛。原因:可使腹腔容积增大,以缓解胃肠胀气。
6.头低足高位
(1)要求:病人仰卧,枕头横立于床头(保护头部),床尾垫高15~30cm。
(2)适用范围
1)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液易于咳出。
2)十二指肠引流,以利于胆汁引流。
3)妊娠时胎膜早破,以防止脐带脱垂。
4)跟骨及胫骨结节牵引时,以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
7.头高足低位
(1)要求:病人仰卧,枕头横立于床尾,床头垫高15~30cm。
(2)适用范围
1)颈椎骨折病人进行颅骨牵引时,以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
2)减轻颅内压,以预防脑水肿。
3)开颅手术后病人。
8.膝胸位
(1)要求:病人跪于床上,小腿平放,大腿与床面垂直,两腿稍分开,胸部贴于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两臂屈肘放于头两侧,头转向一侧。
(2)适用范围
1)肛门、直肠、乙状结肠的检查、治疗。
2)矫正子宫后倾和胎位不正。
3)产后促进子宫复原。
9.截石位
(1)要求:病人仰卧在检查台上,两腿分开并放于支腿架上,臀部齐床沿,两手放于身体两侧或胸前。注意遮挡及保暖。
(2)适用范围
1)会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手术。
2)产妇分娩时。
(三)更换卧位的方法
1.帮助病人翻身侧卧法
(1)目的
1)协助不能起床的病人更换卧位,使其舒适。
2)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3)满足检查、治疗、护理的.需要。
(2)操作方法
方法一:一人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法。适用于体重较轻的病人。
1)核对病人,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合作。
2)固定床轮。
3)病人仰卧,两手放于腹部,两腿屈曲;各种导管安置妥当。
4)先将病人肩、臀部移向护士侧,再移双下肢,护士一手扶肩一手扶膝部,轻推病人转向护士对侧。
5)按卧位要求,分别在背部、胸部、两膝间放置软枕,使其舒适。
6)记录翻身时间及皮肤情况。
方法二:两人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法。适用于体重较重或病情较重的病人。
1)同方法一1)~3)。
2)两位护士站在床的同侧,一人托住病人的颈肩部及腰部,另一人托住臀部及窝,两人同时抬起病人移向近侧;两护士分别扶住病人肩、腰、臀及膝部,同时轻轻将病人翻转向对侧。
3)按卧位要求,分别在背部、胸部、两膝间放置软枕,使其舒适。
4)记录翻身时间及皮肤情况。
2.帮助病人移向床头
(1)目的:协助已滑向床尾而自己又不能移动的病人移向床头,使其安全、舒适。
(2)操作方法
方法一:一人协助病人移向床头法。适用于体重较轻的病人。
1)核对病人,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合作。
2)放平床头支架,枕头横立于床头,以避免撞伤病人;各种导管安置妥当。
3)病人仰卧屈膝,双手握住床头栏杆。
4)护士一手托住病人肩部,一手托住病人臀部,同时嘱病人两脚蹬床面,挺身上移至床头。
5)将枕头移回,安置舒适卧位。
方法二:两人协助病人移向床头法。适用于体重较重或病情较重的病人。
1)同方法一1)、2)。
2)病人仰卧屈膝,两位护士分别站在床的两侧,交叉托住病人的颈肩部及臀部,同时抬起病人移向床头。也可两位护士站在床的同侧,一人托住颈肩、腰部,另一人托住臀部、窝部,同法移向床头。
3)移回枕头,安置舒适卧位。
(3)注意事项
1)根据病情及皮肤受压情况,确定翻身间隔时间。如发现皮肤红肿或破损,应及时处理,并增加翻身次数,做好记录及交班。
2)协助病人翻身时,不可拖拉,防止皮肤擦伤。两人为病人翻身时,动作要协调一致,用力要平稳。
3)病人身上带有多种导管时,协助翻身前应先安置妥当,翻身后应检查有无脱落、扭曲、移位、受压等,以保持导管通畅。
4)特殊病人:①协助手术后病人翻身前,应检查伤口敷料,先换药再翻身;②颅脑手术后病人,头部转动过剧可引起脑疝,导致突然死亡,因此一般只卧于健侧或平卧;③进行骨牵引的病人,翻身时不可放松牵引;④石膏固定、伤口较大的病人,翻身后应注意将患处置于合适位置,以防受压。
5)注意节力原则:翻身时护士应让病人尽量靠近自己,使重力线通过支撑面以保持平衡,缩短重力臂,以达到节力、安全的目的。
二、保护具的运用
(一)目的
1.保证安全,防止小儿或高热、谵妄、昏迷、躁动、危重病人等因意识不清或虚弱等原因而发生坠床、撞伤、抓伤等意外。
2.确保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方法
1.床档主要用于保护病人,预防坠床。
(1)多功能床档:不用时可插于床尾,用时插入两侧床沿;需要时还可取下,将床档垫于病人背部作胸外心脏按压。
(2)半自动床档:可按需升降。
(3)木杆床档:使用时,将床档放于床的两侧,在床头、床尾固定;床档中间为活动门,操作时可打开,操作完毕可将门关闭。
2.约束带 主要用于躁动或精神科病人,以限制身体或肢体活动。
(1)宽绷带:主要用于固定手腕及踝部。首先用棉垫包裹局部,再将宽绷带打成双套结,套在棉垫外,稍拉紧带子并系于床沿上,松紧以局部不能脱出、又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
(2)肩部约束带:主要用于固定肩部,以限制病人坐起。肩部约束带用布制成,长120cm,宽8cm,一端制成袖筒,袖筒上有细带。使用时先将袖筒套于两侧肩部,腋窝处垫棉垫,两袖筒上的细带在胸前打结,两条宽带尾端系于床头固定;必要时将枕头横立于床头。
(3)膝部约束带:主要用于固定膝部,以限制病人下肢活动。膝部约束带长250cm,宽1Ocm,中部有两条两头带。使用时先在膝部垫棉垫,再用两头带分别固定一侧膝关节,宽带系于两侧床沿。
(4)尼龙搭扣约束带:适用于手腕、上臂、踝部、膝部等的固定。使用时局部垫好衬垫,对合尼龙搭扣,将带子系于床沿;注意松紧适宜。
3.支被架
主要用于肢体瘫痪、极度虚弱的病人,可避免盖被压迫肢体所致的不舒适或其他并发症;也可用于烧伤病人暴露疗法时保暖。使用时先将支被架罩于所需部位,再盖好盖被。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保护具的应用指征,向病人及家属介绍保护具使用的必要性,以取得其理解,消除其心理障碍,保护病人自尊。
2.制动性保护具只能短期使用,须定时松解约束带(一般每2小时松解一次);同时注意病人肢体应处于功能位。
3.使用约束带时,局部必须垫衬垫,松紧适宜,并经常观察局部皮肤颜色(一般每15~30分钟观察一次),必要时按摩局部,以促进血液循环。
4.记录保护具使用的原因、使用时间、观察结果、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停止使用的时间。
商用火锅电磁炉开机显示e0和p7什么故障
E0内部线路故障E1检测无锅,具或锅具不适用于电磁炉E2IGBT功率管过热保护E3过载保护(一般是电压高于253V)E4欠压保护(一般是电压低于175V)E5传感器开路E6炉面温度过热保护以前好的时候是不是把锅拿掉也会出现E1,要是以前把锅拿掉就会出现,这种故障主要是锅具检测电路故障。泡沫灭火器不能扑救什么火灾?
泡沫灭火器不能用于扑救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和E类火灾。由醇、酯、醚等物质引发的火灾,被称为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而E类火灾是指由带电物体,和精密仪器等物质引发的火灾。
泡沫灭火器的内部有两个容器,分别用来盛放硫酸铝和碳酸氢钠溶液。当需要使用泡沫灭火器时,应将其倒立,让两种溶液充分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此外,灭火器内还加入了一些发泡剂,所以打开开关就会有泡沫喷出。喷出的泡沫喷在燃烧物上,既可以隔绝空气,又降低了温度,从而达到灭火目的。
泡沫灭火器,灭火原理是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们能粘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是汽油比较轻,用水及泡沫等灭火剂时,不能盖住,会上浮在表面燃烧。
泡沫灭火器适用于扑救A类火灾,如木材地、棉、麻、纸张等火灾,也能扑救一般类火灾,如石油制品、油脂等火灾。不能用于扑救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和E类火灾。由醇、酯、醚等物质引发的火灾,被称为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而E类火灾是指由带电物体,和精密仪器等物质引发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