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调理师各种亚健康、慢性病,不加以调整,不仅会诱发多种疾病,甚至意外死亡。为了促进国民健康水平,调整、改善国人的“亚健康”状态,规范经络调理人才的从业资格,培养一批全面掌握中医经络学理论和传统养生保健技术,同时能够适应个体化需求、指导经络保健服务的技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联合中华中医药学会授权北京藏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独家承办职业培训班。
藏象教育怎么样?
藏象教育的健康管理师考试通过率高吗班主任和讲课老师都是这方便很专业的,但是通过率当然看是要看自身的学习,如果根据老师制定的计划完成的话,通过是问题不大的。
北京藏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介绍
简介:北京藏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养生健康产业职业培训及养生机构经营管理咨询、设计、指导、策划的专业化机构。
法定代表人:孙昌杰
注册资本:1417万人民币
联系方式:010-85912710
官网地址:yschina36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西里100号4层405
藏象学校学小儿推拿上手快吗
济南张素芳教授传承班,宝乐齐职业班都不错!
藏象教育可信么
首先可以肯定公司是很正规的,课程还是很不错的,老师都是业内专业值得信赖。但是机构只是辅导,所以还是要看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
经络调理师
各种亚健康、慢性病,不加以调整,不仅会诱发多种疾病,甚至意外死亡。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经络具有“行气血、营阴阳、决死生、处百病”功效,调节经络“濡筋骨、利关节、调虚实”。调节经络具有疏通经脉、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的重要作用,是防病疗疾的主要手段。经络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推拿的基础。如今人们更加注重提升生命质量、改善生活品质。采取各种安全有效、无药物毒副作用的手段进行身体调理、体质调整,成为快节奏生活状态下,人们维护健康的积极选择。就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运用中医经络技术,通过 *** 人体经络、穴位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提高脏腑功能,调整、改善各种慢性病亚健康状态的专业人员。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和就业前景。为了促进国民健康水平,调整、改善国人的“亚健康”状态,规范经络调理人才的从业资格,培养一批全面掌握中医经络学理论和传统养生保健技术,同时能够适应个体化需求、指导经络保健服务的技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联合中华中医药学会授权北京藏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独家承办职业培训班。一、招生对象和申报条件招生对象:1、各类养生机构、康复中心、保健中心、医疗保健机构、体检机构、健康管理机构、美容美体机构、经络调理机构等相关业内从业人员;2、有志于从事养生保健事业或自主创业人员;3、热爱生活、追求健康、热心经络养生文化的海内外各界人士。申报条件:1、具有相关专业专科或以上学历,连续从事经络调理工作2年以上;2、或具有相关专业中级或以上专业技术职业任职资格者。二、培训时间和形式 考前培训师级班90学时,不定期滚动开班。学员可交叉听课,直到学完考证后为止。三、培训教材和授课内容 课程在涵盖与经络调理密切相关学科的最新理论,应用当今最新理念,尤其突出实战所需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主要内容:中医学基础,经络基础知识,十二经脉,经络推导,特色养生 *** ,常见症状调理,还包括了最先进的全息理论、经典中医养生精华调理,如易经洗髓通周天,全息罐诊罐疗技术,全息手诊诊疗技术、全息耳穴诊疗技术、全息 *** 保养技术、全息闪罐油推抗衰老美容技术、全息经络疏通催乳技术、评估与制定个性化经络调理服务方案等等。是属于专业技术类的职业培训,是一项新开设的项目。为保证教学水准,特聘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及业内的资深专家执教。四、工作内容1、依据中医体质分类技术标准,运用中医经络理论进行个体调理;2、运用全息中医罐诊罐疗、全息手诊、面诊、耳诊等诊疗技术,进行采集和管理个人或群体的亚健康信息; 3、运用全息针灸拔罐、刮痧 *** 、熏蒸水疗等中医经络疏通技能,为个人或群体达到通经活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平衡阴阳、调节脏腑、美容保健、祛斑强身、延缓衰老等效果。 4、进行个人或群体的经络调理咨询与指导;5、制定个性化经络调理服务方案;6、进行经络调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五、结业和待遇 参加培训并考核合格者,颁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CETTIC职业培训证书》和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养生保健从业人员专业技术培训证书》。根据《职业教育法》规定,该证书可以作为学员的从业凭证;同时,在申请职业技能时,可以作为相关职业资格培训的证明。
关于健康教育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中职毕业生)。
学制:全日制三年。
二、专业名称
高级护理
三、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护理职业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护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护理人才。学生应当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及从事护理工作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职业技能,能分析和解决护理实践中的一般问题;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以及立业创新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具有正确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培养规格
经过三年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具体业务要求:
1、知识结构
(1)具有高层次护理专门人才所必需的人文、社会及与医学相关的知识;
(2)掌握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卫生保健等知识;
(3)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常用护理技术以及临床护理知识;
(4)掌握英语及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
2、能力结构
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1)具有规范的基础护理和各专科护理操作技能;
(2)具有对常见病病情变化、常用药物疗效及药物、心理反应的观察能力;
(3)具有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急救的能力;
(4)具有配合医生进行常规诊疗技术操作的能力;
(5)具有面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及健康指导的能力;
(6)有一定的英语会话、阅读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英语水平达到国家三级,计算机应用水平达国家二级。
3、素质结构
(1)具有较高的敬业精神、思想品质和人格情操;
(2)具有适应社会环境和工作岗位的文化素养和人际沟通能力;
(3)具有坚毅、稳定、向上的心理素质;
(4)具有适应工作岗位的健康体魄。
四、主要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一)主要课程
必修课
1、普通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课(318学时):
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思想概论”、“ *** 理论概论”、“法律基础”、“护理伦理学”、“形势与政策”等内容,培养学生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课内完成176学时,课外通过讲座、自学、讨论和社会实践等完成142学时。
(2)英语(280学时):
讲授大学英语的基本内容,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训练,使学生通过国家三级英语水平考试。
(3)大学语文(32学时):
讲授写作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对学生进行常见文体写作训练及演讲训练,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应用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4)体育(68学时):
通过体育基本理论的传授和有效的体育实践,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5)计算机应用基础(136学时):
讲授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磁盘操作系统常用命令的使用,常用汉字输入,表格处理方法和PC工具的基本知识,简单二维软件介绍及计算机病毒防治及数据库语言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用微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并通过国家二级水平考试。考前课外安排80学时的强化训练。
(6)医用化学(32学时):
讲授溶液的渗透压、缓冲溶液、胶体溶液、配位化合物以及醇、酚、醚、醛、酮、醌、脂类、糖类、有机酸类等的分类、结构及理化性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为学习生物化学、药理学等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
2、专门课
(1)人体解剖及组织胚胎学(112学时):
讲授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三部门内容,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人体胚胎发育的基本知识,能辨认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及毗邻,能规范地进行基本实践操作,为了学习后续医学基础课和临床专业课奠定基础。
(2)生理学(54学时):
讲授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产生、存在和变化,人体、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使学生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基本功能,人体机能与结构的联系,机体活动的整体性及机能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遵循人体功能活动的客观规律,从事临床护理及社区卫生保健工作。
(3)生物化学(54学时):
讲授几种与生命活动有关物质的功能及主要代谢过程,使学生能解释物质代谢与生命活动关系及物质代谢与健康的关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4)微生物及免疫学(54学时):
讲授免疫学基础、微生物学、寄生虫学,使学生能初步应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对临床常见的免疫现象与免疫性疾病、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发病机理、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做出解释;加深对病原生物与人体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建立无菌观念,在消毒、隔离、预防医院感染等工作中加以具体运用。能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油镜观察标本,能采集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的检验标本,能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消毒灭菌。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5)病理学(54学时):
讲授疾病的共同性病理变化(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改变及其病理规律。使学生掌握疾病过程的一般共同规律;获得主要常见病和脏器功能衰竭的基本病理知识;加深对人、环境、健康、疾病四者关系的理解。能科学分析疾病本质及其演化规律,能理解疾病过程中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损伤与抗损伤的辩证关系,为临床护理与保健护理,以及常见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6)药理学(54学时):
讲授常用药物的作用、用途、用法、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等内容,使学生具有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能力;具有对常见病非处方药的用药指导能力和药物咨询能力;具有对常用药品进行制剂的外观检查、查阅药物相互作用、检索配伍禁忌与准确换算药物剂量的能力。通过与相关学科的共同努力,使其初步具有执行处方、医嘱的能力。
(7)就业指导(18学时):
讲授学生就业必需知识,就业基本程序和应聘技巧的相关知识和方法等。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使学生掌握就业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正确处理就业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为学生能找到适宜的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8)护理导论(32学时):
讲授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护理理论及与护理学相关的理论,护理人员在卫生保健体系中的角色功能、护理程序等知识。使学生掌握护理学基本概念、护理程序、护理理论的基本内涵,能正确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为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
(9)护理学基础(126学时):
讲授护士素质及其行为规范、压力与适应、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病区护理管理新模式、临终护理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等。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的基本技术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卫生保健指导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中,能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操作;能规范地进行各项诊疗技术的配合操作。
(10)内科护理学(90学时):
讲授有关判断人体对疾病反应的理论和方法、各系统常见内科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及其判断、决策、处理和评价。使学生能在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对内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能规范地进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
(11)外科护理学(90学时):
讲授外科护理学总论、普通外科护理、颅脑、胸部、泌尿、骨关节等系统的护理和常见皮肤性病护理,以及常用的外科护理操作技术(包括手术室技术)。使学生能应用上述有关知识,以护理程序的方法对外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较熟练地进行外科护理操作。
(12)妇产科护理学(72学时):
讲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生理产科护理、病理产科护理、妇科病患者护理、计划生育等。使学生能根据妇女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运用新的护理观和已学到的妇产科基本知识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方法,对孕妇、产妇、妇科病患者及新生儿进行整体护理,并初步具备对母婴保健、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
(13)中医护理学(36学时):
讲授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辩证、预防与治则等中医基础理论,以及中药、针灸等常用中医疗法与护理等内容。使学生能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辨证施护)的思想指导下,进行常用中医疗法与护理的基本操作。
(14)老年护理学(36学时):
讲授老年人正常的功能形态改变、常见的老年疾病、老人健康评估、老人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老年心理及老年人的家庭护理等内容。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对老年人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整体护理,能运用人体沟通技巧对老年人及其家属进行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能进行正确的老年护理操作和康复护理。
(15)儿科护理学(54学时):
讲授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卫生保健措施,儿科基础护理与常用专科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等。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进行整体护理,能对个体、家庭及社区进行保健指导与卫生宣教,帮助与促进小儿身心健康成长。
(16)社区护理(54学时):
讲授社区健康调查研究的流行病学和统计方法、社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自我保健、家庭保健和特殊人群保健、社区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劳动卫生、学校卫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社区护理的工作范围和工作程序。使学生能运用预防保健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并进行健康指导。
(17)护理管理学(18学时):
讲授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护理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护理业务技术管理、护理人才管理、护理科研管理、护理临床教学管理等内容。使学生能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实施和参与护理管理工作。
(18)五官科护理学(36学时):
讲授眼、耳、鼻、咽、喉及口腔各部的护理方法以及五官科护理评估及卫生保健,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制订五官科住院病人的护理计划,能运用五官科护理评估技术进行本科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检查的护理配合,能进行五官科常用护理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对五官科常见急、危、重症病人正确实施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
(19)精神科护理学(36学时):
讲授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概念、异常精神活动的病因与典型症状、精神科护理的基本要求与基本技能、异常精神活动患者的评估与诊断、心理咨询与异常精神活动的常用治疗与护理等内容。使学生能对人类异常精神活动做出评估,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进行整体护理,维护其利益与尊严。
(20)传染病护理学(36学时):
讲授传染病学的基本知识、传染病的护理诊断、整体护理与预防措施。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对传染病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规范地进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
选修课
医学公共关系学、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医学文献检索、康复护理、护理美学、健康教育、护理心理学、预防医学、营养与膳食、医用拉丁文、健康评估等。
(二)主要实践性教学
1、护理学基础(74学时):
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卧有病人更换床单、褥疮护理、鼻饲法、氧气吸入法、人工呼吸法、输液、输血、各种注射、洗胃法、床上洗头法、床上擦浴、口腔护理、护理病历书写、病人入院护理的评估单、护理记录单、搬运病人法、保护具的使用、无菌技术操作、隔离技术、生命体征的观察及处理、绘制体温单、冷热疗的护理、导尿术、 *** 法、口服给药法、药物过敏试验、尸体料理、医疗文件的书写等。
2、内科护理学(34学时)
相互练习护理体征操作、胸腔穿刺护理操作、双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示教、血液透析录像、练习内科整体护理及书写内科护理病历等。
3、外科护理学(36学时)
无菌技术操作、手术人员手和臂的消毒、病人手术区皮肤消毒、心肺复苏操作、外科感染病人示教、外伤清创和烧伤病人示教、换药、绷带包扎、手术病人示教、甲状腺肿瘤及颈部肿块示教、疝病人示教、胃肠减压示教、胃肠手术病人前后示教等。
4、妇产科护理学(28学时)
孕期卫生与产后健康教育、产科腹部四步触诊、骨盆外测、新生儿沐浴、外阴冲洗及消毒、妇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门诊计划生育手术的护理等。
5、儿科护理学(22学时)
小儿身高体重的测量、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训练、组织学生到儿科ICU见习急救处理等。
五、培养措施
(一)首先必须加强高职护理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根据本地经济发展和建设规划的战略目标,制定本系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制订出具体实施计划,目标明确、步骤有序。
(二)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其一,优化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建设、教材体系建设等都应摆脱学科系统性、完整性的束缚,根据岗位群的需要,建立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本质差异的教学体系。尤其在课程设置上要针对高职生源(高中生、中专生)的不同文化基础和专业知识基础,在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不同平台上实施不同内容及方法的教学。
(三)采取不同生源分层教学的措施。根据两类学生存在着文化知识和医学知识的差异而又各有优势的特点,中专、高中生生源分别编班,对中专生源增加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课程教学,如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等,利用晚自习、双休日授课。举办英语角活动,提高此类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用等能力。为学生考英语三级提供机会。专业课采取补差的方式,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温故知新。对于高中生源的学生主要加大医学基础知识及护理专业课的教学力度,突出护理操作技术的训练。
六、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说明
培 养目标分解 实现培养目标途径 相关课程序号 要 求
德育教育 通过理论教学、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形势教育、社会实践来实现。 1、2、3、4、5、25 以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职业道德的合格人才为目标。
体育教育 理论教学与体能训练相结合,开展两操一活动和专项性的体育竞赛活动及达标竞赛活动来实现。 7 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目标。
计算机应用能 力 通过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来实现。 10 以熟练操作计算机和计算机在护理领域的应用为目标。毕业时应通过计算机二级水平。
外语应用能 力 通过读、听、写、会话训练和专业外文资料翻译实践来实现。 6 以能进行常用英语会话、借助词典阅读医学外文期刊为目标。基础英语达到国家三级英语水平。
专业基础理论教育 通过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来实现。 9、11、12、13、14、15、16、17、24 以能综合应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指导临床护理实践为目标。
专业操作技能教育 通过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尤其是通过课堂操作训练、临床见习和实习来实现。 18、19、20、21、22、23、26、27、28、29 以能进行规范的、熟练的护理操作为目标。
备注:上表相关课程序号为高级护理专业教育教学进程表课程类型序号
藏象教育怎么样课程贵不贵
1,师资力量:北京藏象教育科技集团始终坚持“专家治学,名师执教”,成立了由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国内顶尖中医药教研单位专家教授、各大医院临床主任等200余人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不仅指导办学,还在教学教研、师资培训、专业测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由行业专家顾问牵头,研发了一系列自编教材;十年发展,藏象教育目前在全国各地已发展2000+企业客户、1000+加盟机构,累计培训学员90万人次,备受业界和学员好评,并得到了上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收获无数荣誉!
2,课程设置:在教学过程中,藏象教育始终紧跟国家政策,与时俱进,注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同时与包括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等在内的数十所国内顶尖中医药教研单位,达成了长期全方位合作。持续开发并建设了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运营系统,打造了从课程设计研发、教材自主编撰到在线课程平台、移动课程平台、线下实操授课,直至在线考试平台、线下实操考试平台的完整闭环系统,实现了跨地域、跨专业、跨人群乃至全世界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引领中国健康教育发展的现代化变革,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领跑者。
3,从业经验:为布局全国区域合作伙伴及落地运营主体,自2009年起,藏象教育以大健康教育为业务核心,先后打造藏象学校、职业培训在线学习公共平台、藏象医学教育网、藏象学堂等多个业务平台,陆续开展了健康服务业岗位能力提升项目培训、基层中医药能力提升项目培训、专业技能人才项目培训、中医药专项能力培训、医师资格、执业药师、护士执业资格、健康管理师等等培训项目,搭建全国“互联网+健康教育+职业培训+大数据”新型健康教育平台。
什么是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世界遗产公约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的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它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
目前我国已申报成功世界遗产35处。其中文化遗产22处,自然遗产5处,自然与文化遗产4处,文化景观1处,口述物质遗产3处,数量居世界第三位。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了第十七届会议,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注意到世界各国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方面因年久腐变所致,另一方面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造成更加难以对付的损害或破坏现象,而任何文化或自然遗产的破坏或丢失都会使全世界遗产枯竭。
考虑到一些国家保护这类遗产的工作不是很完善,原因在于这项工作需要大量投入,而有些国家却不具备充足的经济、科学和技术力量,故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考虑到为此有必要通过采用公约形式的新规定,以便为集体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一个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使这些全人类的世界遗产得以留存,于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在1972年11月16日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世界遗产的评定
世界遗产的评定标准主要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第二条规定。遗产项目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和审批程序。
每年举行一次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对申请列入名单的遗产项目进行审批,其主要依据是该委员会此前委托有关专家对各国提名的遗产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而提出的评价报告。
对各国提名的遗产遗址的考察,主要由该委员会会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和世界保护联盟(IUCN)组织专家进行。前者总部设在巴黎,成立于1965年,是国际上唯一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方法、科学技术的运用与推广的非政府国际机构,有80多个国家会员和4500多名个人会员;后者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于1948年,原名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宗旨是促进和鼓励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永久利用,成员包括分布在120个国家的富方机构、民间团体、科研和保护机构。两者受世界遗产委员会委托,分别对提名列入《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地进行考察并提交评价报告。
世界遗产的标准
两个前提:①真实性(最基本的前提)②保护管理(由相关管理机构,制定法律规章还有经费)
文化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
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3、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世界文化遗产的具体评定标准共有六个,符合其中任意一条(除了第六条不能单独存在)就可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A.代表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例如金字塔,长城。
B.在一定时期内或在世界某一个文化区域内产生过重大影响——例如:凡尔赛宫(欧洲建立最早的,规模最大的,布局和规格影响欧洲两三个世纪)
C.一种文化的特殊证明,例伊朗的波斯波力斯宫 是波斯帝国时期留下的,壁上的雕刻反映了波斯当时的情况,各国进贡情况,是文化证明。复活节岛,只遗留了巨大的石雕像,其他古物没有留下,只有靠石雕像来研究当时的历史。
D.一个历史时期的典范。区别于第二条,典范是指更多方面的影响,例如梵蒂冈,影响6-7世纪,所有东西都是精华
E.难于保存的突出例证,例如印第安人保留区;
F.与某些重大事件或先行传统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着直接和实质的联系。此条款不能单独成立。例如耶路撒冷、自由女神像
自然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给自然遗产的定义是符合下列规定之一者:
1、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2、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
3、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并获得批准:
1、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
2、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 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
3、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
4、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文化景观及其他
文化景观这一慨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国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时提出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
这样,世界遗产即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即双重遗产,我国的泰山、黄山、蛾眉山——乐山大佛属此)和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代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所表述的“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一般来说,文化景观有以下类型:
1、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包括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但并不总是)与宗教或其它纪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联系。
2、有机进化的景观。它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式。它又包括两种类别:一是残遗物(或化石)景观,代表一种过去某段时间已经完结的进化过程,不管是突发的或是渐进的。它们之所以具有突出、普遍价值,还在于显著特点依然体现在实物上。二是持续性景观,它在当今与传统生活方式相联系的社会中,保持一种积极的社会作用,而且其自身演变过程仍在进行之中,同时又展示了历史上其演变发展的物证。
3、关联性文化景观。这类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与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相联系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 此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迹遗址、自然景观一旦受到某种严重威胁,经过世界遗产委员会调查和审议,可列入《处于危险之中的世界遗产名录》,以待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003年10月通过的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涵盖五个方面的项目: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公约》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中的非物质性的涵义,是与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基本需求的物质生产相对而言的,是指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精神生产这层涵义上的非物质性。所谓非物质性,并不是与物质绝缘,而是指其偏重于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其结晶。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单
文化遗产:
长城
北京故宫
北京颐和园
北京天坛
敦煌莫高窟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孔府、孔庙、孔林
武当山古建筑群
西藏布达拉宫
丽江古城
平遥古城
苏州古典园林
明清皇家陵寝
澳门历史城区
龙门石窟
安阳殷墟
大足石刻
都江堰——青城山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山西云岗石窟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文化自然遗产
泰山风景名胜区
黄山风景名胜区
峨眉山-乐山大佛
武夷山
开平碉楼与村落
文化景观
庐山风景名胜区
自然遗产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黄龙风景名胜区
三江并流
大熊猫栖息地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
中国古琴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蒙古族长调民歌
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部分)
云居寺塔及石经(北京房山) 北京古观象台(北京建国门)
北海公园(北京西城区) 安济桥(河北赵县)
独乐寺(天津蓟县) 云岗石窟(山西大同)
丁村民宅(山西襄汾县) 永乐宫(山西芮城县)
牛河梁遗址(辽宁朝阳市) 元上都遗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闪电河)
西安碑林西安古城墙 汉长安古城遗址(西安)
杭州西湖良渚遗址(浙江余杭) 路南石林(云南路南)
客家土楼(福建) 铜录山古铜矿遗址(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县)
江南水乡城镇(苏州周庄、同里)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丝绸之路(中国)
程阳永济桥(广西三江,即风雨桥) 佛宫寺释迦塔(山西应县,即“木塔”)
卢沟桥(北京丰台) 开元寺塔(河北定州)
佛光寺(山西五台县) 殷墟(河南安阳)
汉大明宫遗址(西安) 桂林漓江(广西)
护理基础知识要点?
护理学的形成:1、人类早期的护理--医巫不分2、中世纪的护理--医院产生由修女担任,3、文艺复兴时期--成为独立的高尚职业,4、宗教改革--黑暗时期 ; 护理的基本任务:减轻痛苦,预防疾病,恢复健康,促进健康 医院的物理环境;空间、温度、湿度、通风、光线、音响、装饰;其中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一米床与床之间应有围帘必要时进行遮挡。一般病室的温度为18~22,新生儿老年人病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2~24。病室的湿度以50%~60%为宜。开窗通风30分钟即可达到置换室内空气的目的。白天医院理想的噪音强度应维持在35~45分贝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轻。手术室应选用绿色或蓝色装饰使病人产生安静信任的感觉! 医院的人际关系主要有: 护患关系、病友关系、病人与其他人员的关系。 病人床单位是指住院其间医疗机构体供给病人使用的家具和设备它是病人休息睡眠饮食排泄活动与治疗的最基本的生活单位。 铺床法有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卧床病人床的整理、在操作中移开床旁桌约20厘米、床旁椅15厘米. 护理入院病人入院的程序:办理入院手续、实施卫生处置、护送病人入病区。 一般病人入院后护理:准备床单位、迎接新病人、测量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需要时测量身高并记录、通知医生诊视病人,必要时协助体检或治疗,填写入院病例和有关护理表格(用蓝钢笔逐页填写住院病例眉栏及各种表格,用红钢笔在体温单之间相应入院日和时间栏内竖写入院时间记录首次基本生命体症及身高体重填写入院登记卡诊断卡床头卡)、做好介绍与指导、按医嘱执行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入院护理评估。 急诊病人入病区后的护理;准备床单位、备好急救物品及药品、配合抢救、暂留陪送人员 分级护理;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和病人自理能力的不同护理级别分为四级,即特别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特别护理的护理对象;病人病情危重,需要随时观察,以便进行抢救。(如严重创伤复杂疑难的大手术后器官移植、大面积灼伤以及严重的内科疾患等。)护理的内容;安排专人24小时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填写特别护理记录,备好急救所需药品和药物,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一级护理;适用对象;病人病情危重需要绝对休息。(如各种大手术后、休克、昏迷、瘫痪、高热、大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和早产儿等)护理内容;每15~30分钟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逐项填写特别护理记录;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满足病人身心需要。 二级护理,适用对象;病人病情较重,生活不能自理,(如大手术后病情稳定者,以及年老体弱、慢性病不易多活动者、幼儿等)护理内容;每1~2小时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按护理常规护理:给予必要的生活和心里支持,满足病人身心需要。 三级护理,适用对象;病人病情较轻,生活基本能自理。(如一般慢性病,疾病恢复期及选择手术前的准备阶段等)护理内容:每日巡视病人两次,观察病情;按护理常规护理;给与卫生保健指导,督促病人遵守院规,满足病人身心需要。 第四章 舒适与安全 舒适;是指个体处于轻松、满意、自在、没有焦虑、没有疼痛的健康、安宁状态的一种自我感觉。不舒适;个体身心不健全或者有缺陷,生理、心里需求不能全部满足的一种自我感觉,疼痛是不舒适中最为严重的表现形式。 护理不舒适病人的原则;预防为主,促进病人舒适;加强观察,及时发现不舒适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轻不舒适;互相信任,给予心理支持。 卧位;卧位的分类;主动卧位、被动卧位和被迫卧位。至少每两小时变换体位。 常用的卧位;仰卧位(去枕仰卧位~麻醉病人;中凹卧位~休克病人;屈膝仰卧位~腹部检查、导尿的病人;)、侧卧位(灌肠、肛门检查及配合胃镜、肠镜检查、肌肉注射、预防压疮)、半坐卧位(面部颈部手术后的病人、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胸、腹盆腔手术后有炎症的病人、病人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端坐位(心力衰竭、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病人)、俯卧位(腰背部检查或配合胰胆管造影检查时、脊椎手术、胃肠胀气所致的腹痛)、头低足高位、(肺部分泌物引流、十二指肠引流术、妊娠期胎膜早破、跟骨和胫骨结节牵引时)、头高足低位(颈椎骨折的病人作颅骨牵引时作反牵引力、预防脑水肿、颅脑手术后的病人)膝胸卧位(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矫正胎位不正或子宫前倾、促进产后子宫复原)、截石位(会阴肛门部的检查、产妇分娩) 疼痛的概念;是指伴随现有或潜在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主观感受是机体对有害性刺激的一种防御性反应) 疼痛的特征1.疼痛是个体受到侵害的危险警告;2.疼痛是一种身心不舒适的感觉;3.疼痛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 疼痛的护理评估;评估内容;疼痛的部位、疼痛的时间、疼痛的 性质、疼痛大的程度、疼痛的表达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将疼痛分为四级,分别是;0级,无痛;1级(轻度),有疼痛但不严重、可忍受、睡眠不受影响。2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要求用镇定剂:3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严重受干扰,需要用镇痛药。 护理措施;减少或消除引起疼痛的原因、缓解或减除疼痛、心理护理舒适 安全环境;是指平安而无危险、无伤害的环境。 医院常见的不安全因素;机械性损伤、温度性损伤、化学性损伤、生物性损伤、心理性损伤、医源性损害。 常用的保护具;床档、约束带、支被架 常用的辅助器;拐杖(使用者身高减去40厘米)、手杖。 第五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感染有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一般指的是狭义概念即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作的感染。 分类;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形成的基本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清洁;用物理的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并非杀灭微生物。 消毒;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胞以外的所有微生物。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所有微生物。 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1.耐高温、耐湿物品首选高压蒸汽灭菌法;2.怕热、忌湿和贵重物品应选甲醛或环氧乙烷气体灭菌3.金属灭菌应选用腐蚀性小的灭菌剂4.在消毒物体表面时,应考虑到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可选择紫外线消毒或液体消毒剂擦拭,多空表面擦拭可用喷雾消毒法。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不被污染,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或传播给他人的一系列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 无菌物品: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无菌区:经购物礼后化学方法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 非无菌区:未经灭菌处理或经灭菌处理后被污染的区域。 无菌操作技术的原则:1环境清洁宽敞:环境要宽敞并定期消毒,操纵前半小时须停止扫地更换床单等工作,减少走动,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纺织尘埃飞扬。2,工作人员着装符合无菌操作要求:无菌操作前工作人员要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口罩应4~8小时更换一次一经潮湿细菌易于穿透,应及时更换。3,物品管理有序;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质分开放置,且有明显标志,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应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歪应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按有效期先后顺序摆放,无菌包有效期为七天,取用时用无菌持物钳,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就不能放回无菌容器中,物品怀疑有或已被污染,应更换并重新灭菌。4,明确无菌区与非无菌区;操作者的身体应和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取放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手臂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未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域。5,一套无菌物品职工一位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无菌持物钳;分类:卵圆(不能持重)三叉(持重)大小钳子(小物品)消毒液浸过无菌钳关节轴以上2~3厘米手固定在上三分之一部分。无菌物品一般有效期为七天,但打开的只能用24小时,无菌盘4小时有效。 隔离:是通过控制感染源、切断感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达到防止微生物散播的目的。 分类:传染病隔离和保护性隔离两种。隔离的种类:严密隔离(霍乱、鼠疫)、呼吸道隔离(肺结核、流脑)、肠道隔离(伤寒、痢疾、甲肝)、接触隔离(破伤风、气性坏疽)、血液体液隔离(乙肝、艾滋病、梅毒)、昆虫隔离(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瘢痕伤寒、疟疾) 保护性隔离即反向隔离(严重烧伤、早产儿、白血病脏器移植、及免疫缺陷的病人) 使用避物纸要抓起不可撕取。 隔离衣的衣领和内面属于清洁区。 头发护理时若打结应 用30%的酒精浸润后小心梳理! 妊娠7个月以上禁用盆浴。 压疮:也称压力性溃疡,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和坏死。 压疮的力学因素;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还受局部潮湿和排泄物促刺激、全身营养不良或水肿、受限制的病人。 压疮的分类及临床表现:淤血红润期、炎性浸润期、溃疡期。特点:1度压疮表现为皮肤呈暗红色。并有红、肿、热、痛和麻木。二度创伤的特点;皮肤呈紫红色皮下有硬结,皮肤因水肿而变薄,并有炎形渗出,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破裂形成潮红湿润的创面。三度压疮:浅层组织感染、化脓,脓液流出后形成溃疡,坏死溃疡期感染向周围及深部扩展,常可抵达骨面,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 有效休息的条件:充足的睡眠、生理上的舒适、心里上的放松! 骨骼肌肉的状态:0级完全瘫痪
1级肌肉围微收缩但无机体运动, 2级肢体可移动位置但不能抬起。3级 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 对抗阻力;
4级能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5级肌力正常; 肌体的活动能力的分类;0度完全能独立,可自由活动。1度需要使用设备或器械。2度需要他人的监护、帮助和教育;3度既需要帮助,也需要设备和机械。4度完全不能独立。 进行肌肉的训练:等长练习和等张力 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 体温的产生:糖、脂肪、蛋白质的氧化分解。 体温的调节:自主性体温调节和行为性体温调节。 体温的生理变化:昼夜、年龄、活动、药物其他(如环境、饮食、和情绪等) 发热程度的划分:低热37.3~38.0;中等热38.1~39.0;高热39.1~41、0;超高热41度以上 发热的过程: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退热期 热型:稽留热(持续在39~40)见于肺炎、伤寒;弛张热(在39度以上,波动大)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间歇热(骤然升高至39度以上)常见于疟疾:不顾则热:体温过高的护理:降温(物理降温如全身冷疗)、休息、饮食保持清洁和舒适、 安全护理、心里护理: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