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患者不会造成伤害的情形是对患者不会造成伤害的情形是医务人员为治疗疾病适当地限制或约束患者的自由。也可用于灼伤患者采用暴露疗法需保暖时。也用于烧伤病人的暴露疗法需保暖时。
对患者不会造成伤害的情形是
对患者不会造成伤害的情形是医务人员为治疗疾病适当地限制或约束患者的自由。
常用保护具的使用方法:
(1)床档:主要用于预防患者坠床。
(2)约束带:主要用于保护躁动的患者,限制身体或约束失控肢体活动,防止患者自伤或坠床。
(3)支被架:主要用于肢体瘫痪或极度衰弱的患者,防止盖被压迫肢体而造成不舒适或足下垂等并发症。也可用于灼伤患者采用暴露疗法需保暖时。
目的:
帮助身体残障或因疾病、高龄而行动不便者进行活动,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使用原则:
(1)知情同意原则。
(2)短期使用原则。
(3)随时评价原则。
注意事项:
(1)使用者意识清楚,身体状态良好、稳定。
(2)选择适合自身的辅助器。不合适的辅助器与错误的使用姿势可导致腋下受压造成神经损伤、腋下和手掌挫伤及跌倒,还会引起背部肌肉劳损和酸痛。
(3)使用者的手臂、肩部或背部应无伤痛,活动不受限制,以免影响手臂的支撑力。
(4)使用辅助器时,患者的鞋要合脚、防滑,衣服要宽松、合身。
(5)调整拐杖和手杖后,将全部螺钉拧紧,橡皮底垫紧贴拐杖与手杖底端,并应经常检查确定橡皮底垫的凹槽能否产生足够的吸力和摩擦力。
(6)选择较大的练习场地,避免拥挤和注意力分散。同时应保持地面干燥,无可移动的障碍物。必要时备一把椅子,供患者疲劳时休息。
使用保护具时不正确的操作是
使用保护具时不正确的操作是保持功能位置,不能按摩。
保护具可防止患者发生坠床、撞伤、抓伤等意外,确保患者安全;同时可保证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意识不清、高热躁动及谵妄者因其意识不清,为防止患者坠床、撞伤等意外发生应使用保护具;婴儿进行输液时使用保护具是为防止患儿自行拔除输液针头,保证输液的正常进行;视力障碍患者意识清楚,无需使用保护具。
保护具
一、目的
防止高热、谵妄、昏迷、躁动及危重病人因意识不清而发生意外,确保病人安全;保证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操作步骤
1.床挡 用于保护病人,以防坠床。床挡可分为多功能床挡和半自动床挡两种。床挡要安装牢固,确保病人安全。
2.约束带
(1)宽绷带约束:常用于固定手腕及踝部。用棉垫包裹手腕或踝部,用宽绷带打成双套结,套在棉垫外,稍拉紧,使之不影响血液循环、又不能脱出为宜,然后将带子系在床缘上。
(2)肩部约束:常用于固定双肩,限制病人坐起。约束带用布制成,宽8cm、长120cm,制作成袖筒,袖筒上有细带。病人两侧肩部套上袖筒,腋窝垫棉垫,两袖筒上细带在胸前打结,两条宽带系于床头。
(3)膝部约束带:用于固定膝部,限制病人下肢活动。带宽l0cm、长250cm.两膝垫衬垫,将宽带下的两头带固定膝关节,将宽带两端系于床缘。
(4)尼龙搭扣约束带:约束带由布和尼龙搭扣制成。使用时将约束带置于关节处,被约束部位垫衬垫,对合尼龙搭扣,将带子系于床缘。
(5)支被架:用于肢体瘫痪病人,以防盖被压迫肢体,也可用于烧伤病人暴露疗法时保暖。
三、注意事项
1.保护病人自尊,使用前要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使用时作好心理护理。
2.保护性制动只能短期使用,要使病人肢体处于功能位置。
3.约束带下应放衬垫,经常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颜色,必要时进行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各种卧位的目的
第一节 各种卧位
一、卧位的性质
1、主动卧位 主动卧位指患者自己采取的最舒适的卧位。
2、被动卧位 被动卧位是指患者无力变换卧位而需由他人帮助安置的卧位。
3、被迫卧位 被迫卧位是指患者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所需而被迫采取的卧位。
二、常用卧位
(一)仰卧位
1、去枕仰卧位 适用范围: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患者,主要为避免呕吐物误吸到呼吸道而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患者。
2、中凹卧位 适用范围 :休克患者。因为抬高头胸部,有利于保持气道通畅,改善呼吸及缺氧症状;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心输出量。
3、屈膝仰卧位 适用范围:胸腹部检查时,可使腹肌放松,便于检查;行导尿术及会阴冲洗时,便于暴露操作部位。
(二)侧卧位 适用范围:灌肠、肛门检查、及配合胃镜、肠镜检查等。臀部肌肉注射。
(三)俯卧位 适用范围:腰、背部检查或配合胰、胆管造影检查时。脊椎手术后腰、背、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患者。
(四)半坐卧位 适用范围: 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心肺疾病所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
(五)端坐位 适用范围:心力衰竭、心包积液及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患者。
(六)头高足低位 适用范围:颈椎骨折进行颅骨牵引时作反牵引力。减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七)头低足高位 适用范围: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易于咳出。十二指肠引流术,有利于胆汁引流。下肢骨折牵引。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妊娠时胎膜早破,防止脐带脱垂。
(八)截石卧位 病人接受会阴、阴道、子宫颈及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护理或手术。
(九)膝胸卧位 适用范围:作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矫正子宫后倾或胎位不正。
三、协助病人更换卧位
(一)协助患者翻身侧卧
1、方法
(1)一人协助翻身法 先将枕头移向对侧,然后将患者肩部、腰部及臀部移向护士侧床缘,再将双下肢移近并曲膝。一手托肩 ,一手托膝,轻轻将患者转向对侧,使患者背对护士。
(2)两人协助翻身法 两人站在床的同一侧,一人托住患者颈肩部和腰部,另一人托住患者臀部和膝下部,两人同时将患者移向近侧。
(3)轴式翻身法:患者去枕仰卧,护士将大单铺于患者身体下。三名护士站于病床同侧,分别抓紧靠近患者头、肩、腰、髋及双下肢等处的大单,将患者拉至近侧,拉起床栏。
护士绕至床另一侧,三人分别抓紧患者近侧头、肩、胸、腰、背、臀及双下肢等处的远侧大单,同时将患者整个身体以圆滚轴式翻转至近侧,使患者面向护士,放枕头于近侧。
(二)协助患者移向床头法
1、目的:协助滑向床尾而自己不能移动的患者移向床头,恢复正确而舒适的卧位。
(1)一人协助移向床头法 患者仰卧屈曲,双手握住床头栏杆,双脚蹬床面。护士一手放于患者的肩部,一手放于臀部。
(2)二人协助移向床头法:患者仰卧屈膝。两人分别站在床的两侧,交叉托住患者颈肩部和臀部,同时抬起患者移向床头。
(四)保护具的应用
保护具是用来限制病人身体或机体某部位的活动,以达到维护病人安全与治疗效果的各种器具。
(一)适用范围
1、坠床机率高的患者 如麻醉后未清醒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失明、痉挛或年老者。
2、儿科病人 凡未满6岁的儿童,因认知及自我保护能力尚未发育完善,无法完全了解护理人员及家属的解说,易致坠床、撞伤、抓伤等意外或不配合治疗等行为。
3、精神病病人 如躁狂症者、自我伤害者。
(二)使用原则
1、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使用保护具的原因、目的和方法,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同意及配合,注意保护病人的自尊,严格掌握保护具的使用指征,一般只能短期使用。
2、预防被约束部位发生血液循环障碍或皮肤受损
3、约束时应注意维持病人的肢体功能位置。
4、确定病人可以随时呼叫护士,呼叫器开关放在病人手可触及处。
5、记录使用保护具的原因、目的、时间,每次观察的结果,执行护理措施情况及解除约束的时间。
(三)保护具的常用方法
1、床档 保护病人以防坠床。
2、约束带 用于保护躁动患者,限制失控的肢体活动,使病人免于伤害自己或他人。
3、支被架 用于肢体瘫痪或极度衰弱者,防止盖被压迫肢体而造成不适或影响肢体的功能位置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如足下垂、足尖褥疮等。也用于烧伤病人的暴露疗法需保暖时。